在今年的迎峰度夏保供电工作中,武陟县供电公司组织19支施工队全力推进投资6308万元的2015年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155个台区、48条10千伏线路的新建改造任务。
然而,近期频发的雷雨天气让既定的施工计划不得不一再推延,使任务显得更加紧迫艰巨。为此,该公司重新调整施工计划,增加人员力量,加班加点推进工程建设。
6月12日5时50分,笔者跟随该公司外线3队的27名施工人员驱车赶往10千伏大虹桥线寺王庄支线改造现场。到达现场后,施工负责人冯有良召开班前会,交代作业任务、人员分工、存在的危险点和安全措施,并安排吊车将导线吊装到线盘上,在施工点周围拉起隔离线,为开工做好准备工作。
“今天改造的是21号至41号电杆,共830米。”趁着停电指令下达前的空闲时间,冯有良向笔者简要介绍了工程情况,“这条线路现在用的是35平方毫米的导线,夏天用电高峰期,电线发热,影响正常供电。所以,这次更换成70平方毫米的绝缘线,线路供电‘卡脖子’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7时整,停电指令下达后,已在线路下等候的8名施工人员开始登杆拆除电杆上的绑线,并将导线放入固定在横担上的滑轮内。在21号耐张杆上,两名施工人员在拆除工字线后,将新导线穿过滑轮码接到北相旧导线上。随后,地面人员合力拉紧导线,杆上人员用大钳将北相导线从耐线线夹处剪断后,冯有良通过对讲机指挥人员开始用以旧带新的方法牵放导线。
施工人员任玉卫当天任务是负责盯着牵引中的导线接头。笔者发现,任玉卫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特别在接头即将通过滑轮处时,他就不由自主地把对讲机放在嘴边,目不转睛盯着接头的移动。25分钟后,北相导线牵放顺利完成,放松下来的任玉卫才对笔者说:“牵引中一旦导线接头在滑轮处卡滞,牵引机没有及时停止就会造成电杆受力折断。”
10时40分,安监人员李孝峰来到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票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工程建设越紧张,安全工作就越不敢放松,不然就有可能出问题。”检查中,李孝峰不断交代冯有良,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做好人员监护。
在41号电杆处,5名施工人员正在烈日下用牵引机牵放导线。笔者上前感受了一下,不到10分钟,额头上就冒出了汗,胳膊晒得发热。而3名负责回收盘放旧导线的女施工人员担心晒伤皮肤,领口、袖口扣得严严实实,并在安全帽上加装了遮阳帽。
12时15分,第二根导线牵放完成。这时,3名女施工人员找了一片树荫歇息乘凉。摘下安全帽后,笔者发现她们鬓角的头发已经湿透贴在脸上,虽然有遮阳帽保护,可她们的脸还是被晒得发红。
15分钟后,登杆作业的施工人员马文杰固定完导线后回到地面,抓起一瓶水一饮而尽。“这天气,一天喝四五瓶水都不够,还不用上厕所。”马文杰开玩笑地对笔者说。
12时45分,连续工作了5个多小时的施工人员才吃上午饭。“吃过饭后,咱们休息一个小时再接着干。”考虑到任务已经完成一大半,冯有良适当延长了午休时间。可饭还没吃完,计划就变了。“刚接到通知,明天还要早起放线,休息10分钟咱们就开始干吧,早点结束回去还要领明天用的材料。”冯有良对大家说。
13时15分,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又开始了工作,直到15时30分才结束一天的忙碌,将工具、材料装车后向单位驶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这样紧张的节奏,等到6月30日工程全部完工后可能会有好转,但是肯定闲不下来。”从上班就没离开过施工一线的冯有良告诉笔者,“根据我多年的度夏保电经验,只要用电负荷一直增加,我们的脚步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