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6月15日,中共焦作市委作出了开展向申亮亮同志学习的决定。申亮亮是怀川大地养育的优秀儿子,是维护和平的蓝盔英雄,是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正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了迅速掀起向申亮亮同志学习的热潮,日前,我市组织省级媒体驻焦记者站、市属主流媒体对申亮亮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采访,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学习申亮亮 发展添力量》栏目,陆续推出这组报道和社会各界反响等情况,敬请关注。
一个英雄的诞生,总是由血性与生命铸就;一座丰碑的矗立,总是由忠诚与担当奠定。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名字传遍了祖国大地、震撼着怀川山水——申亮亮,温县温泉街道西南王村人,第十六集团军某部上士,入伍11年,却用29岁的生命演绎了一名蓝盔军人的生命绝唱。
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50分许,申亮亮与战友司崇昶共同担负维和营区2号门岗执勤警戒任务,作为主哨的他通过夜视仪发现一不明车辆向营门高速冲来。他当即向作战值班室报告情况,立即拉响警报通知营区作好防护,并果断指挥司崇昶向目标开枪射击。这时,当看到这辆载着炸弹的汽车发生侧翻时,申亮亮顺手将司崇昶推开要求他离开岗楼隐蔽还击,就在这时,汽车炸弹瞬间发生了爆炸。
申亮亮用年仅29岁的生命换回了战友的重生,用机智果断科学的处置方式为营区作好防护准备赢得了宝贵的10余秒钟时间。
从发现汽车高速冲来到发生爆炸,仅仅37秒。
37秒,人生长河中微不足道的短暂一瞬,申亮亮却挺身而出,以慷慨赴死的舍命一推和果断处置,丈量了人生的高度,印证了军人的价值。他用37秒,完成了最英勇的人生航程。
“我至今都不相信亮亮离开了我们,每天一觉醒来,眼前就闪现着亮亮的笑容。”与申亮亮一个宿舍的战友陈维平始终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一提起申亮亮,就伤心落泪。他清楚记得,申亮亮参加维和任务即将出发前,把一些衣服临时寄放在了他家,陈维平给申亮亮倒了一杯水,申亮亮和他唠了一会儿嗑,没有喝一口水就转身走了。“唉,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别!”
“这就是亮亮的床铺。”与申亮亮同宿舍的战友肖雄指着下铺上叠得豆腐块一样的被子说。虽然申亮亮牺牲了,但与他同宿舍的战友每天早晨都要把申亮亮的被子叠一次。“这样就好像亮亮还在我们身边一样。”同宿舍的战友们以此方式表达对申亮亮的怀念之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马里暴力袭击和死亡,浑身充满血性坚毅气质的申亮亮积极要求参加维和任务。他三次申请参加维和的经历至今在他的领导和战友们心中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
“听说团队接到上级命令,要组建分队赴西非马里维和?”
“听说马里局势动荡,暴力袭击事件不断……”
2013年6月,团队要组建分队赴马里维和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官兵中传开了。
“我自愿参加维和任务!”身为班长的申亮亮第一个向连队党支部、营党委和团党委三级组织递交了志愿参加维和请战书。当连队指导员和他分析马里当前局势及他的家庭情况时,申亮亮拍着胸脯坚决地说:“我是父母的小儿子,我不在了,家里还有哥哥姐姐。再说,我更是一名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履行自己的使命。如果这次为祖国和军队战斗的机会没了,家里都会感到遗憾……”
“有血性!你是一名共和国的好战士。”指导员被申亮亮赤诚的心感动了,很快把他上报到营党委。
不料,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申亮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他的“维和梦”暂时破灭了。
“军人就要有血性,战士就要时刻准备上战场,我一定要履行军人的使命担当,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了!”2014年7月,团队又一次接到组建分队赴马里维和的命令。这一次,申亮亮更坐不住了,当天夜里,他奋笔疾书,一连写了三份志愿申请书,第二天就送到了连、营、团三级组织案头。
这一次,申亮亮成功入选集训名单。在集训队,申亮亮在因身体原因变为“替补队员”、极有可能错失第二次机会的情况下,仍然参加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封闭式集训。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怕不合格,就悄悄买来负重沙袋藏在衣服里边加码练习。他知道自己是“替补队员”,既希望“有人不去,自己能顶上”,又希望“战友们如愿以偿”。当最后得知没人落选、自己顶替不上时,他又重新回到连队,并没有沮丧,而是更加刻苦训练,期待下一次能实现愿望。
2016年初,团队第三次接到组建分队赴马里维和的命令。这次,申亮亮又一次向上级组织递交了申请书,他凭借优异成绩成功入选,戴上了梦想已久的“贝雷帽”。
励志维和酬壮志,英名浩存天地间。从梦想参加维和到三次递交申请书,从成为蓝盔战士到生死37秒,申亮亮,用自己的报国情怀塑造了一名维和勇士的英雄形象。
正像《英雄赞歌》中唱到的: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 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