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司小香
34岁的原海波,是晋煤天庆煤化工公司里大家公认的技改能手。自200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装置生产运行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并消除故障,优化生产操作方法,改进工艺设计,使整个装置的生产运行变得更加稳定,成本消耗不断降低。
近年来,他通过查找资料、向同行请教、现场总结摸索等多种方法,提出并实施了十几个优化改进方案,为公司降本增效、节能降耗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自行设计的新增技改液氮泵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氮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使公司整体生产能力提高了30%;在解决装置运行噪声较大的问题时,他积极与压缩机厂家沟通,认真研究合同,并多次找公司法律顾问咨询,最终找到了有力依据,由厂家免费增加了两套设备隔音罩,为公司挽回了近200万元的损失。
原海波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叫苦叫累。无论在高温酷暑的生产现场,还是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内,都有他认真工作的身影。为了能够随时解决工艺、设备问题,他经常一连几天吃住在办公室,累了就在地上打个地铺躺一会儿。有一次,液氮泵设备出现故障,几经周折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公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尽快处理问题,他与厂家技术人员一起实行24小时工作制,每天只躺两三个小时,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将问题圆满解决,为公司满负荷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他带领身边的同志一起拼搏进取,顺利实现了两套空分装置的一次开车成功。
原海波不仅爱岗敬业,而且乐于助人。在工作中,他发现一些新入职的员工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差,迟迟不能进入工作角色,造成公司人力资源浪费。他义务为这些人补课,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讲解业务知识,使得车间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长期的工作实践,勤学善钻的“拼命三郎”劲头,使原海波为公司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改能手。他多次被公司评为“建设功勋”“优秀员工”“文化标兵”,今年五一前夕荣获了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