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太极拳的无穷魅力
太极名家陈桂珍密训班圆满结业
名家南山热议太极健康旅游
图片新闻
祁和平:以武为伴扬太极
李文化:一片痴心在太极
图片新闻
跟陈朝霞学太极扇(二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文化:一片痴心在太极

作者:本报记者 杨丽娜 见习记者 翟倩倩 本报通讯员 庞春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李文化在习练太极拳。 (本报资料照片)
 
   

  在孟州市滨河公园,每天6时都能看到一位中年女子在义务教授群众习练太极拳。只见她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张弛有度,颇有“女侠”风范。她就是现年49岁的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朱天才太极拳孟州市研究会常务理事、太极拳优秀拳师李文化。

  李文化自幼喜爱武术,9岁便随外祖父习练太极拳、炮拳,青少年时期又跟随姨母、西安太极名家原美君习练长拳、陈式太极拳、太极扇。2008年,她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瑜伽。2012年5月,跟随朱天才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和太极剑。2013年拜朱天才为师,正式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初学太极拳时,不管走到哪里,李文化都随身携带着拳谱,随时随地看着拳谱揣摩所学的一招一式,就连睡觉之前,还常常在床上比画动作。在学老架一路时,她有一招琢磨不透,又担心自己第二天跟不上课程,就在凌晨3时起来,一边琢磨一边练,直到领会贯通。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在长年勤奋和努力之下,李文化在太极拳比赛道路上披荆斩棘,斩获多项荣誉。2013年8月,她第一次参加朱天才全球弟子太极拳交流大赛,就取得了太极拳一等奖、太极剑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被授予“精英弟子奖”。同月,她又参加了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再次摘得太极剑金牌、太极拳银牌。2014年5月,她获得全国武术套路二级裁判资格,同年10月,她又在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上获得太极拳、太极剑双料银牌。当年12月,她的事迹被载入《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库》一书。2015年10月在全市“彩陶杯”太极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银奖。

  面对荣誉与掌声,李文化想的是如何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并积极习练推广太极拳。所以,李文化坚持向广大群众义务授拳。

  由于人的天资、悟性、身体条件的不同,对太极的感悟也有所不同。对此,李文化注重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大家习练太极拳,使每一位前来习练的人深得真传。

  如今,习练太极拳已经是李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哪天不打太极,她就会觉得少了什么。“几十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学拳要做到内外兼修,从而达到改变人生理想信念、提升人生品质修养的一种境界。”李文化说,通过习练太极拳,她不仅学到了太极功夫,更悟懂了太极拳的真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