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本报新媒体中心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到青龙峡景区开展“夏日走基层”活动,实地了解景区夏日运营情况和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陪嫁妆村是太行山上的小山村,海拔1100多米。在该村山下,就是著名的青龙峡景区。当天天气炎热,景区游客并不多。在进入峡谷的下山道路上,新媒体小编遇到了该景区的环卫工兼安全员任龙龙。
“你每天几点到岗?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新媒体小编问。
“我主要负责这一路段的安全、卫生,并接受游客咨询。”任龙龙说。虽然负责的路段不长,但他每天7时就得到达这里,然后在这段路上不停地清理垃圾,检查是否有落石,时刻关注游客的安全……直到最后一名游客离开。
顶着酷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时巡查自己负责的景区路段,遇到果皮纸屑,就用随身携带的夹子捡拾垃圾,游客在下山道路上拥堵时,就会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这样的景区工作人员,在下山的道路上,每隔一段就会遇上一位。
下到谷底,一阵微风吹来,已累得满头大汗的新媒体小编们顿感清凉。沿着谷底往前走,一边是潺潺小溪,一边是巍峨的大山。
“游客可以到小溪里游玩吗?”新媒体小编问随行的景区工作人员。“我们专门开辟有游玩的区域,游客可以尽享溪水的清凉,但在某些水深且水面很宽的地方,则专门有人看管,以防游客误入而引起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说。
随后,新媒体小编们来到了景区索道站,准备乘坐缆车上行。此时,景区索道站站长李丑旦正严阵以待,为等待的游客讲解乘坐索道时的注意事项。
“索道是景区安全的重中之重,为了游客的安全,我们每天要对索道进行细致检查。”李丑旦说。
“不仅是李丑旦,景区其他的工作人员也是这样兢兢业业地为游客提供服务。”青龙峡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关小中对新媒体小编说,“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加上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方式,来青龙峡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乘坐缆车达到山顶,新媒体小编们重新回到了陪嫁妆村。此时,已临近中午,顾不上劳累,大家又走访了整个村庄。陪嫁妆村不大,仅有十几户人家,与平原地区不同,这是一个典型的石头村。村里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石头建成。石头地基、石头墙、石柱作大梁,甚至连屋顶也是石头做的。在这里,民居院落建设得既随意方便,又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原始古朴的建筑风格。
“我们住的旅馆条件一般,但收拾得比较干净,还能洗热水澡。昨天晚上我们就坐在院子里的小石凳上,就着石桌点了两个农家小炒,享用了一顿惬意的晚餐。”来自新乡的游客王先生对新媒体小编说。
陪嫁妆村村民李先生在接受新媒体小编采访时说:“山村的发展和景区的发展是一体的,景区不少工作人员原本就是咱村村民。此外,村民的餐饮、旅馆等也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迎来快速发展期。”
关小中说:“由于景区员工和陪嫁妆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景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青龙峡一个景点的收入比去年同期青龙峡、峰林峡两个景点的收入还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