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毕业季到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择校、就业时期,许多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既能学到知识又容易就业,这是学生和家长反复考虑的事情。焦作论坛网友【仗剑走天涯】留言说:“我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最为关键的是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能实现我的职业志向和人生价值。”
最近一段时间,市技师学院院长殷东兴很忙,忙着部署招生也忙着安排毕业生的工作,“忙并快乐着”,他的话中透着兴奋之情。这两年,职业院校新政频出,特别是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我国在各行业提倡的“工匠精神”,让技工院校教育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的春天。
走进市技师学院,办公楼南侧的巨大墙面上,该学院的办院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赫然在目。该学院占地150多亩(占地约600亩的新校区正在加快建设),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单位。
目前,该学院有教职工350多名,在校学生8000多名,开设有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激光技术应用、机械设备维修、焊接加工、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器人应用与维修、汽车装饰与美容、化工工艺、美容美发与造型、酒店管理、导游、幼儿教育、计算机广告制作、电子商务、烹饪等29个专业(工种),在校即可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及鉴定,初步形成了以数控、模具、机电、化工专业类为主,兼顾三产专业的特色办学模式,是焦作地区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多、培养层次最高、办学实力最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该学院将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企培等各类培训班,先后组织200多人次参加了新教材教法、数控机床加工操作、精密铸造、电气维修、一体化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聘请德国职教专家、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来院讲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面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及各行业纷纷注重“工匠精神”的新形势,该学院不断增强品牌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立足自身实际,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特别是近两年,该学院围绕学科专业设计、人才队伍、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办学特色,实现了由“理实一体化”向“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推进,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该学院的每个院系,都有大型实训基地,学院楼层的外墙上贴满了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标语。记者走进一间操作教室,上课的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教师布置好操作项目后,学生们开始设计、画图、领料、制作等,参与全过程的学生完成操作后,由操作最好的小组进行总结,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院实现了由‘理实一体化’向‘工学一体化’的转变。”该学院教学副院长赵丽告诉记者,“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相当于在工厂当学徒,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直接上岗。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艺,更锤炼了他们的‘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该学院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条道路上,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2010年以来,该学院先后和省内外几十所大型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企业向学院赞助了一批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师资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企业普遍认为该学院的毕业生技能过硬、素质较高、适应能力强。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学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学院还积极打通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通道,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实行“大专直通车”培养模式。
随着该学院基础设施及实训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满足高级工、预备技师培养的专业也在逐步拓宽。该学院高级工以上专业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已经达到4000多人。在校生毕业合格率为100%,鉴定合格率为98.5%。该学院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实操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学生上岗就业、自主创业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和家长通过学习实现就业的愿望。
作为焦作地区唯一能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市技师学院经过58年的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技师学院必将以作风的硬细实、管理的精准严,催生出人才的高素质和教育的高质量,从而以雄厚的实力跻身于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学校行列。
上图 市技师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图为该学院汽修专业学生在进行发动机拆装训练。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