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很多人心中农民的形象,现如今,一些农民正通过学知识、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务农方式。近日,20名农民收到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份,他们将跟其他大学生一样走进校园,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这20名农民来自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其中2名女性,平均年龄将近38岁。
(据《新京报》)
据了解,这是陕西省首次录取职业农民上大学。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也很少听到职业农民上大学的事情。录取这20名职业农民的学校所在地杨凌,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中国首只克隆羊“阳阳”的诞生地。不难看出,当地素有重视现代农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农业生产,不讲科学、不懂技术,已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一直以来,很多地方对农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技能培训,但这些培训存在简单化、碎片化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而现代农业对农民的知识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所谓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主业来经营,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职业农民不仅体现在以做农民为职业,还体现在具有专门的农业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农民,职业农民应该是知识型农民,必须在知识体系方面具有让人刮目相看的特点。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不能奢望大部分职业农民都如此,但最起码也要有一批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职业农民当大家的典型代表。
丰富职业农民的知识体系有两条路径:一是发展和培养一批大学生成为职业农民,这应该是大势所趋。而从长远看,我国未来将会有一大批大学生从事农业工作。二是要加强对职业农民的知识培训。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已出现大批职业农民,但大部分职业农民的知识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政府和农业院校合作,努力为他们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学习机会。陕西省富平县鼓励职业农民上大学,正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职业农民上大学意义深远,顺应了时代发展方向,为开掘现代农业宝藏奠定了智力基础。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