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油、柴油价格的上涨,燃气和燃油的成本差异日渐明显,特别是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能源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应的气瓶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我市有各类气瓶12万余只,可是在气瓶检验中,为什么有的气瓶外观看上去好好的却要强制报废?气瓶的安全性能究竟如何检定?
6月16日,带着这些疑问,10多名本报读者代表走进省锅检院焦作分院建设的省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观了解我市气瓶检测工作的流程。
让贴心的服务,给用户到家的感觉
省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负责焊接气瓶、低温绝热气瓶、CNG气瓶、无缝气瓶、呼吸气瓶、溶解乙炔气瓶以及液化石油气气瓶的检验,目前是全国同类气瓶检验中心中占地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在检验现场,不时有一些出租车和私家车驶来,在用户服务厅办理登记手续后,拿着登记表在拆装车间等待工作人员拆卸车上的气瓶。一名读者代表在工作人员的操作平台上看到这些登记表的项目多达20多项时,说:“没想到一个车用气瓶,检测的项目就这样多!”
这个气瓶拆装车间是用户临时停放车辆的,能满足日检150辆车,目前高峰日检60辆。该中心负责人说,在这个车间里,拆装车用气瓶流程规范,便于集中管理。拆一个车用气瓶10多分钟,但完成整个检测则需要3~4个小时。
“这个拆装车间空间很大,我们还将在车间东侧规划建设一个客户休息区,让客户等待检测的时候,享受到我们的贴心服务。”该负责人说。
以一流的技术,保证气瓶安全运行
由于车载气瓶流动性大,许多单位和个人私自将燃油汽车改装成燃气汽车,部分加气站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到位,加之气瓶定检周期、报废周期不一致以及在检验方面涉及气瓶拆卸、安装等问题,为车载气瓶埋下了安全隐患。
针对车载气瓶逃避登记注册、逃避检验、违法改装、违规充装等问题,省锅检院焦作分院积极探索创新车载气瓶监管新模式,于2009年实施了车载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强化车载气瓶监管。2010年7月,该分院又自筹资金建成了焦作市第一条车载气瓶检验线,填补了我市车载气瓶检验项目的空白,有效解决了车载气瓶监管乏力等问题,同时也为公交和出租车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截至目前,该分院累计注册的车载气瓶数量达21000多只,为1757辆汽车发放了标签,有效强化了车载气瓶的安全监督。
自2013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该分院筹建了省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在低温绝热气瓶检测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车用气瓶进行检测。在瓶阀安装设备前,该负责人指着设备上的一个机头,颇为自豪地说:“别小看这个机头,虽然不大,但运用的却是航空技术,通过扭矩传感器,既要把瓶阀上紧,又不能上过,否则将对气瓶造成损伤。”
“为什么有的车用气瓶看上去还好好的,却报废了?”在该车间,一名读者代表看到几只被标记上报废字样的气瓶,不解地问。
“这些是缠绕丝气瓶,由于气瓶使用中不注意,缠绕丝被紧固带划伤,大大破坏了气瓶的安全性能,所以得报废。”上述负责人说,“你看,咱这车间里还有气瓶磁粉探伤设备,这可是全省唯一的一台气瓶检测先进设备,可根据气瓶形体进行一次性全面检测,既节省时间,又保证检测质量。”
用高效的工作,助力我市经济发展
贴心的服务、先进的设备,让省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诞生就显得“高大上”。据介绍,目前,除了我市,全国只有兰州、大连、上海、常州建有低温绝热设备检验中心。
“我们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试系统和CNG车载气瓶、液化石油气瓶、氧气瓶、乙炔气瓶检验线。其中,车载气瓶检验线的规模和检验能力在我省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在我市建立的以定期检验为主,兼顾监督检验的低温气瓶省级检验中心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上述负责人说。
“气瓶检验中心邀我们相关使用单位来参观气瓶检验、销毁过程,通过参观先进的气瓶检测设备及检验人员现场检测气瓶,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警示作用,只有使用检验合格的气瓶,我们使用单位的安全才有保障。”作为此次读者代表,博爱县众裕能源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一凡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