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值得焦作人民铭记的历史时刻。
1956年7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的决定》,批准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将焦作矿区改为省辖市的请示报告,并决定: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并以焦作矿区的行政区域为焦作市的行政区域。
8月8日,焦作矿区人民委员会宣布撤矿区建市,以矿区行政区划为市行政区划,由矿区人民委员会执行市人民委员会职权。
“撤矿设市的消息传来,在焦作矿区引起轰动,矿区上下跃跃欲试,大家都准备大干一番,开启焦作发展新的历史征程……”曾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工作多年的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保生,如今已值耄耋之年,讲起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他说:“撤矿区建市是形势的必然。”
如其所言。位于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新中国成立后,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1952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焦作矿区和沁阳、温县、孟县、修武、博爱、武陟等划归到河南省新乡专区。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到1955年,焦作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5122万元。焦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焦作矿区出现了第一次人口高峰,人口出生率达30‰。
焦作的发展让焦作人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建制,撤矿区设市的呼声高涨。河南省委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根据焦作的发展实际,河南省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将焦作矿区改为省辖市的请示报告》。
“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足3万,中心城区只有3条用煤矸石铺成的宽度为7米、总长度仅6公里左右的城市道路,全市仅有一辆公交车……”李保生回忆,焦作建市时,家底很薄,但随着中共焦作市委员会的成立,焦作起航,驶向了新的征程。
同年,焦作市计划委员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焦作矿区委员会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焦作市委员会,这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焦作市委的前身;焦作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焦作市妇女联合会召开了首届妇女代表大会,来自各条战线的197名优秀妇女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市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焦作矿区工会联合会、焦作矿区工会等合并成立焦作市工会联合会,这就是焦作市总工会的前身;焦作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老一辈焦作人为焦作发展倾注了心血与汗水。当年,焦作市完成社会总产值956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395万元、农业总产值2114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62万元,财政收入110.3万元,粮食总产量3.33万吨,职工平均工资5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元。“一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焦作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保持较高增速;物价稳定,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均有较大发展。
《关于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的决定》原文件。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