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走进不可思议的修武,您会发现修武“不可思议”的事太多。
这是日前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高研班20余名海归精英来到修武后的一致感慨。
修武到底有多不可思议?
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牵手修武一个产业——大健康产业。院士经济风生水起,只有27万人口的小县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洼地。
国内大鳄纷至沓来,修武县成为产业创新高地。中国500强海航集团和无锡灵山集团、北京好利来、华谊兄弟、深圳新博城等一大批工业和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等高成长性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
郑州金水区的电子工业产业“飞”来了,作为飞地经济的典范,修武县和金水区将携手打造总投资50亿元的集群式特色工业小镇金水·修武电子工业小镇,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党政机关办公楼“将就”,县域经济发展“讲究”,动力和激情来自哪里?党建创新制度化探索,一系列措施严纪律、暖人心,致力打造党员干部精神高地,得到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省社科院等党建专家高度评价,新华网和《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大力推广。
从农业小县、经济弱县到旅游大县、中国养生地核心区,修武县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探索隐蔽规律,乘势而上,从“转型提升、融合发展”,到抢滩“景城融合”发展,再到全域旅游全方位创建、大健康产业全面展开,修武县正全力迈向“一站式、全体验,年游客量超过2000万人次”中国超级旅游目的地。
过去的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2015年的增速达10.4%,由多年来的六县市末位提升到第二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2%,位居六县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3%,位居六县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6%;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位居焦作六县市前列。
新形势,新征程。焦作吹响了重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冲锋号,修武县要冲锋在前,作出修武贡献、修武担当!
新兴产业 助推经济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抢滩发展制高点,抓住国家加快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的契机,聚焦“养”字,提早布局落子,问道学者,12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受邀莅修,把脉问诊产业发展;聘请高参,由全球顶尖产业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为产业发展编制规划,使修武率先进入全省战略规划大盘子。以中国养生地核心区建设为核心,依托郑州建设2049国际商都战略布局,构建以云台山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集聚地。成立7个产业攻坚小组,探索14条产业招商隐蔽规律,引进博奥生物科技、海航集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四大怀药博物馆分别由5名院士牵头的企业,在全省县域率先打造“院士经济”品牌。无锡灵山集团、北京好利来集团等一批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纷纷落户修武。
旅游转型实现新突破。以“景城融合”战略为着力点,突出云台山、圆融寺两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大力发挥旅游项目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业展翅高飞。成功举办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中国热气球俱乐部联赛等重大营销活动,在韩国首尔设立全国旅游景区首个境外办事处。云台山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年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保持全国人气最旺的山水景区,成功入选中国质量奖提名,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旅游“触电”驶入快车道。云台山官网、APP、微官网、微博、微信“五位一体”的自媒体平台实现了信息发布、游客互动全覆盖;B2C和O2O模式齐头并进,景区自有电子商务平台乘势崛起,与旅游电商龙头开启战略合作,使景区智慧旅游再上新台阶。
工业转型迈出新步伐。龙昌机械、鑫宇光等工业企业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产业集聚区面积扩展到13.48平方公里,成功晋升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金水飞地产业小镇项目顺利推进。工业支柱持续壮大。2016年前5个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6%,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88.4亿元。
农业转型呈现新优势。农业小县实现大担当,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小麦高产创建获15项全国纪录,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是河南省四家之一、焦作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焦作大用、修武伊赛进入全省40个重点畜牧产业化集群。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列入市十大战略项目,与福建漳平台创园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一批批“高富帅”的农业项目相继落户。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速生星柳丹参种植基地等项目初具规模,云台山医药科技产业园和修武莱骏花卉基地等新引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6亿元的同根源生态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生态旅游牡丹项目相继签约。
基础建设 提升城乡面貌
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6.43%。公路、铁路、水系、电网、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郑焦城际铁路投入运营,修武跨入“高铁时代”,郑云高速开工建设,与郑州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4%、绿地率达38.1%。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净化、美化、亮化,岸上村、一斗水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平顶窑、东岭后等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破解难题 提升群众获得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197元、13135元,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3.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和2个百分点。完成新一中搬迁、7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校舍建设,澍青医专开工建设,结束了修武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成功创建河南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实施县人民医院搬迁、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公立医院改革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高标准建设河南云台山创新创业孵化园,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在全省率先实施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解决7.1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县新增住宅面积93.4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2891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投用,圆满完成省十二届运动会承办任务。强力推进北山治理和“蓝天雷霆”十大专项行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复查验收,被授予“中国养生地”称号。文化、计生、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信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全省前列,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党建创新 凝聚全县合力
党建活动有声有色。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责任和最大政绩,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有效遏制“四风”等问题,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
大胆探索党建创新。站在攻坚县域党建“纲举目张”难题的高度,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进行制度化探索,初步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解决难题隐患、透明决策、体现党建元素、基层干部暖心和基层工作群众评议“民心导向”六项制度,破解了县域党建“为什么抓”“抓什么”“如何抓”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围绕民心导向加强基层党建的新路子,收到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干部提劲、为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提速”的良好效果,得到了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省社科院等党建专家和新华网、《河南日报》等媒体的推广。
扎实推进制度落实。大幅提高农村干部待遇,转化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8个,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依法依规查办各类案件。
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修武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