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脚步 今日风采丨示范区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崛起新城区 挺起新龙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示范区
崛起新城区 挺起新龙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智谷·焦作园区浪潮云计算中心。
  蒙牛放心奶生产基地。
  厦工北方基地,占据半壁河山。
  汽车发动机“焦作制造”。
  大江重工,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领航者。
  科瑞森,行业标准制定者。
  示范区核心区建成“五纵四横”的道路网络,交通便利。
  优美的人居环境。
  焦作科技大市场,科技转化新平台。
  进区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优美的校园风景。
  东方今典,总部经济。
  一站式服务,行政服务中心。
  水系焦作,生态示范区。
 
   

  铿锵脚步,风雨十六年

  1999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在焦作市中心城区南部设立的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5月29日,焦作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焦作高新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规划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控制面积45.38平方公里。焦作高新区负重起步,历经10年,焦作新城区初露端倪。

  2010年3月5日,焦作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省批准,并于当年12月成立焦作新区。焦作新区是河南省继郑州、洛阳、开封之后,获准批建的第四个城市新区。区划调整后的新区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25万。焦作新区从2010年12月到2014年3月15日,经历3年多,承担着“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的重任,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下,逐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013年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2014年3月15日,焦作新区正式更名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焦作示范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实力示范区、美丽示范区、活力示范区、智慧示范区、和谐示范区,全力打造全市重要增长极、城市新亮点、生态宜居地,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2014年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位于该示范区核心区的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第七家国家高新区。

  没有可以复制的模式,没有可以套用的经验,焦作示范区从焦作高新区、焦作新区一路走来,16年风雨路,一路前行。

  示范是宣言,是决心,更是一种自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全省示范区建设的大潮中直挂云帆,劈波斩浪,一路领航。

  今年1~5月份,焦作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3.2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6.5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4亿元,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2.7亿元,税比73.8%。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位于示范区的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产业支撑,实力示范区

  示范区围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子商务4个百亿产业集群,促进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目标,夯实城镇化产业基础,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示范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谋划储备。仅今年全区就计划实施项目163个,总投资330.3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61.6亿元。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项目带动,持续实施了天宝桓祥六面顶液压机、中轴焦矿重型成套设备、华晶科技大单晶金刚石等9个续建工业项目和正旭3D制造焦作基地、河北森博高端包装材料等25个新开工工业项目,总投资96.56亿元;鼓励企业新上产业链延伸和技改扩建项目,建成蒙牛生产线扩建、明仁生产车间技术改造等项目;与蒙牛总部加强对接,做优蒙牛焦作核心业务,发展配套产业、物流仓储、种植养殖等上下游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强化企业服务,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示范区加快金融业发展,与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加强对接合作,推进科瑞森、金宇阳等3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物流业发展,重点推进新康华高端电子物流国药集散母港、平光医药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打造国家级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启动寨卜昌特色小镇建设。同时,推进城市水系周边区域综合开发。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开展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行动,编制全区都市生态农业规划。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5.04万亩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展“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培养4个创效型产业村、26家创新型企业、300名创业型农民。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深化农村改革行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运行。

  宜居环境,美丽示范区

  示范区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完善、建管并重、多轮驱动、滚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增强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示范区。规划引领。加快构建“两带三轴五区”城乡发展格局,组织编制重要地段、重要区域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全面开展城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提升完善。开工建设韩公路、海棠路、世纪路,用1~2年时间打通神州路、碧莲路等断头路;启动实施黄河路西延县道建设工程;完成47公里县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如期建成蒋沟湿地,开工建设沁泉湖,实施幸福河、大狮涝河整治工程。建管并重。完善环卫设施,搞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多轮驱动、滚动发展。启动实施文苑街道和屯、永兴屯、仇化庄和李万街道秦屯、耿作、北李万6个村的改造项目。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强区。示范区实施蓝天工程。治理燃煤污染,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拆改,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配合抓好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实施管委会驻地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卓林、卓立、平光制药等涉气企业深度治理;强化建筑拆迁工地、道路、工业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取缔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确保优良天数达标。实施碧水工程。加快污水管网建设;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示范区段水质安全;抓好大沙河水环境区域综合整治;推进明仁、康福源等涉水企业深度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新增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达标村44个,全区60%以上的村成为达标村,30%以上的村成为示范村。构筑绿色屏障。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村镇绿化、水系绿化,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南水北调农村段绿化面积2502亩,农田沟渠林网建设及村庄社区绿化面积300亩,构建城乡生态廊道网络。

  改革开放,活力示范区

  示范区抓好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着力解决阻碍示范区发展的规划审批、用地管理、环境监管、机构编制、综合执法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融资资金,支持城中村改造、城市水系建设等项目;围绕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推进财政资金基金化运作,探索设立先进制造业培育基金;加快实施总投资132亿元的城中村改造、工业集聚区道路、东南片区道路、太极小镇4个PPP项目。加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运行好助保贷和应急转贷平台,发挥新区投资集团作用,参股、控股天天小额贷款公司和华信融资担保公司等平台,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渠道。抓好财政体制改革。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税收分成政策,调动乡村两级服务项目、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开展开放招商攻坚年行动。示范区强力推进先进制造业招商。围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签约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城市水系优势,高规格、高标准规划,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签约实施一批文化休闲旅游、城市会客厅等项目。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编制完善主导产业链图谱,谋划包装项目,实施精准招商。鼓励辖区企业新上扩大优质产能项目、引进新的合作项目,注重支持企业增资扩股零地招商;加大国家高新区等国家级牌子的宣传推介力度,注重利用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推送专题招商内容;与商协会加强合作,注重支持腾云电商产业园、科技总部新城等园区整体对外招商。今年计划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创新驱动,智慧示范区

  示范区切实抓好焦作国家高新区建设。发挥高新区国字号优势,对接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把焦作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以“智”字为特色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努力步入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设智谷·焦作园区、科技总部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焦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孵化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积极争取科技贷款贴息、创新券等政策支持,年度财政科技投入1000万元。推进开放式创新。支持鼓励辖区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加强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焦作矿山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焦作装备制造公共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加强与中关村的实质性合作。

  全面推进智慧示范区建设。加快智谷·焦作园区建设。完善落实智谷·焦作园区二期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二期建设,启动浪潮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融入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重点扶持阿里巴巴(焦作)跨境电商基地和韩国跨境电商平台,对接网来云商、万国优品、浙江吉茂等跨境电商平台。加快智慧政务建设,构建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微博、微信等政务应用新平台,运行“互联网+”民生系统;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实现全覆盖;探索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实施“互联网+”创新创业行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大力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园、焦作科技总部新城开放式创客空间,谋划实施腾讯双创基地项目。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提升现有7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信息化、电商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推进“两化”融合;依托3D制造焦作基地,建设3D打印、3D快速成型技术中心。

  改善民生,和谐示范区

  发展教育事业。示范区加快韩公教育园区建设,完成张庄中学改扩建工程,打造特色名校;完成文昌高中等7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实施改薄工程,完成10所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实施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率增长5%;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发展卫生事业。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示范区医院建设,病房楼主体完工;完成阳庙镇卫生院改建工程,建成2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完善6个村、4个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建成理工大附中公共体育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服务好市福利院老年公寓项目建设,建成阳庙镇敬老院,新增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个、农村幸福院10个,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1个。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千人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0人以上,推进失地农民全民创业;继续落实大众创业(开业)补贴和扶持资金政策,举办创业培训班10期以上;支持科技总部新城申报省级创业孵化园;积极筹建腾云电商园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平安建设。强化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强化消防能力建设,建成示范区第二、第三消防队。加强警示宣传和正面引导,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维护群众利益、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积案化解工作,疏导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完善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整合共享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公安天眼、综治技防视频资源,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郭树勋/文

  赵耀东/图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