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古琴出炉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琴出炉记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汪新院在电锯上制作古琴胚。
  ⬆汪新院为选好的古琴木胎刨面。
  ⬆汪新院用小手刨为古琴胚掏琴底槽腹。
  ⬆汪新院将加工好的古琴琴面和底板合在一起。
  ⬆汪新院在为古琴胚镶岳山。
  ⬆汪新院在用砂纸打磨上好漆的古琴胚。
  ⬆汪新院用木工凿为古琴胚掏琴底槽腹。
  ⬆汪新院在为古琴胚刮腻子上大漆。制作一把古琴至少要上六七遍腻子和大漆。
  ⬆汪新院在制作古琴。
  ⬆汪新院在用棉纱擦拭打磨好的古琴胚。
  ➡汪新院在为古琴胚栓琴弦。
  ⬆汪新院在为新制作成的古琴定音。
  ⬆汪新院展示一把新制作成的古琴。
 
   

  今年43岁的汪新院是兰考县堌阳镇人,10多年前偶然听到的一段音乐,让没有一点乐理知识和木匠基础的他迷上了古琴,于是他只身前往北京拜师学习古琴制作技术。也是在这次拜师学习中,他第一次知道了十二平均律,知道了“乐圣”朱载堉,知道了神农氏发明古琴的传说……这让他沉迷在古琴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音乐世界中。6年前,已经熟练掌握斫琴技艺的汪新院,怀着“朝圣”的虔诚来到“乐圣”故里沁阳市,办起了一所古琴坊。

  日前,记者采访了正在斫琴的汪新院。他向记者介绍,古琴主要由琴面、琴底、琴首、琴轸、琴腹、雁足等部分组成。古琴斫制流程包括选胚、制胚、掏槽腹、做底板、合琴、镶岳山、披布、刮腻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栓弦等上百个步骤。每一把琴因使用木材的纹理不同,各具音色,制作一把古琴从选取木料开始到成琴,需要经过三四个月时间才能完工。

  多年来刻苦磨炼,不但使汪新院成为优秀的斫琴师,也成为了一名熟悉的古琴演奏师,他操弄斧凿刨锯游刃有余的双手,拨起古琴来同样娴熟自如。

  斫琴之外,汪新院还承担起教习古琴的工作,他的古琴坊也成了当地古琴爱好者的聚会场所。斫琴、教琴,古琴已经成为汪新院的全部事业。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位列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得到一把好琴,也是历代文人雅士的追求。为了探究古琴的制作技艺,近日,记者几次走进沁阳市太行街道清平村神农琴坊,用相机记录了古琴“出炉”的全过程。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