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脚步·孟州市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跃入全省“第一方阵” 绿色发展托起圆梦之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州市
创新跃入全省“第一方阵” 绿色发展托起圆梦之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前排中)在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前排右一)、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二排右一)陪同下调研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前排中)在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前排右一)陪同下调研城乡一体化示范村——莫沟村建设情况。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前排中)在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和平(前排左一)陪同下调研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项目。
  开展城乡大绿化,建设美丽宜居市。
  全国首家村级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的图书馆——“老家莫沟”的老苗书屋。
  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和睦家园。
  全球最大的羊剪绒生产企业隆丰皮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莫沟村“全家福”。
  全省县域首家国家B型保税中心德众物流保税中心进出口商品展厅一角。
 
   

  前言

  孟州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古称孟涂国,秦置河雍县,汉称河阳县,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升河阳为孟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孟县,1996年撤县设市。

  近年来,孟州市确立了“1834”总体工作思路,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中心,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交通、宜居城市、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智慧网络、改善民生等“八大工程”,强化“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党的建设”三项保障,建设开放孟州、富强孟州、文明孟州、幸福孟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逆势增长。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8.4亿元,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6亿元,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296.7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633元、14465元,分别增长8.2%、9.5%。三次产业比例为7.5∶70.3∶22.2。

  今年前5个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109.8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7.4%。进出口总值2.71亿美元,其中进口1.25亿美元,增长14.7%,持续保持焦作市领先地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居焦作市第一位,共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57个,其中省外境内项目24个。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28.5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6亿元(含往年项目今年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8.6%,占焦作市定任务目标的42.7%,居焦作市第一位。今年前两季度,先后有两批共2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1.5亿元。

  孟州市先后荣获了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中国中小城市区域带动能力百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国县域电子商务优秀示范县、全国农村淘宝赶集惠示范县、2015年全国互联网最具活力县域等称号。

  创新集聚产业高地

  在今年4月份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在第二观摩组排名第一,并成为2015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孟州市作为全省180余个产业集聚区的四个代表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这也是该集聚区四年内第三次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称号。

  创新让孟州市跃进全省“第一方阵”。目前,孟州市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和化工)、一个特色产业(毛皮加工),培育了三个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产品(中原内配的气缸套、隆丰公司的毛皮制品、广济药业的核黄素)。去年,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分别增长17%和28%;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连续11年居全省各县市第一位,经济外向度达到28%。

  科技创新

  孟州市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世界第一的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集团合作,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公共服务中心。与清华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大学实现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110多个科研平台。建成5.3万平方米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国际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509件。提升装备工艺水平。研发引进高端装备1200多台(套),重点企业的高端装备和生产技术均达到世界级水平。中原内配参与研发并装备了10条国际先进的智能机器人生产线。金山化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法国空气分离装置、美国合成氨装置。大地合金公司自主研发的直径0.6毫米超细微钻棒材达到世界水平。隆丰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生态清洁鞣制工艺,建成全球最先进的生态鞣制车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3800万元奖励科技创新,引进了院士、外籍专家、博士等科研人员1100多人。

  “互联网+”创新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推进跨境电商,全国第一家引入阿里巴巴跨境电商,V血拼网总部从广州落户孟州,带来870万注册会员。加快推进工业电商,150余家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把产品销往俄罗斯、南美等20多个国家。孟州市被评为“2015年全国互联网最具活力县域”,吸引260多个县市区到孟州考察。建设电商小镇。总投资76亿元,建设了占地6246亩的德众跨境、梦云、桑坡三个电商小镇。通过搭建创客服务中心、电商培训学院、创意中心等平台,催生了630家电商企业、8000多家电商个体户及微商,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0亿元。强化政府引导。通过举办千人电商大会、开展“河阳电商大讲堂”、到阿里巴巴总部培训等方式,全民普及互联网知识。成功举办阿里巴巴领路人高级研修班,中西部地区的县委书记、县长在孟州接受培训。市财政设立800万元电商发展基金,对与网来云商开展跨境贸易的25家企业给予125万元补贴;对业绩增长前十名的优秀电商企业给予5万元至10万元奖励。

  开放创新

  把孟州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搭建保税平台,建成了全省第二家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为企业搭建了直通世界的快速通道,成为豫西北地区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外向型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与英国GKN,德国道依茨,美国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法国路易·威登,国内的嘉陵集团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战略合作。2015年共引进市外项目109个,总投资294亿元。实施“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并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设立了5个海外研发中心。中原内配在北美、欧洲、俄罗斯设立了3家海外子公司。隆丰公司在国外注册了3个自主品牌、收购了2个系列品牌,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5个国家设立了海外销售公司。

  服务创新

  采取两种模式对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进行改造,第一种是整村迁建,建成安置房、公租房3007套,满足两个村庄搬迁入住。第二种是就地改造,以西虢镇莫沟村为试点,围绕如何为产业集聚区提供服务,探索区内村庄的发展方向。

  绿色营造和睦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一体化,就是指公共服务的配套上,农村(人)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服务。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老家莫沟”,留住青山绿水

  孟州市委、市政府在长期实践中,意识到当前孟州农村存在生态失衡、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精神缺失等主要问题。自2015年以来,孟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修复三实现”的思路,就是修复乡村生态,实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并以莫沟村为试点,以此探索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践行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修复乡村生态。莫沟村位于孟州省级产业集聚区内,是被列入整体拆迁重建计划的村子之一。孟州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一改过去大拆大建的老路子,邀请全国知名乡村建设设计团队进行全程规划,对莫沟村进行生态修复、绿色改造,保护现有植被和生态,恢复原有村落民居的历史人文风貌。根据规划和莫沟村独特空间结构,未来的莫沟村将形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聚集以现有民居为主,开设茶馆、酒吧、咖啡厅和手工工坊,同时开办特色美食一条街和大学生农村淘宝店,为产业集聚区提供配套服务。中层主要修复明清窑洞,全国最大的村级窑洞图书馆老苗书馆已经建成,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以南太行和黄河岸边窑洞特色的窑洞民宿宾馆建成后,可承载300人住宿。下层重点改造汶水河水系,莫龙湖水面面积近千亩,湖畔移栽种植柳树和当地树种,呈现出岭湖相依、树水相伴的乡野风情。修复后的莫沟村承载传统民俗与现代服务功能,将成为中国知名的窑洞特色生态小镇。

  实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孟州市相关部门支持下,莫沟村引进了天然气、互联网,建成了医疗所、养老院、小学、银行网点,通上了公交车,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村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雨污彻底分流,对农村现有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建成干净卫生的冲水式厕所;做好垃圾处理,建设村级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和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实现共同富裕。孟州市引导莫沟村民以众筹方式成立公司,村民以责任田、房屋、树木等实物或现金作为股本,人人参股分红当股东。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村级淘宝店,拥有13间房屋,内设产品展示、运营中心、培训中心等,依托孟州作为河南首个农村淘宝县市的优势,开展物流快递、信息提供、网上营销、网络约车等服务,吸引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当地农副产品通过村淘平台销售到全球,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买到各种需要的商品。统一规范,村民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经营茶馆、商店和特色小吃。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开展“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制定了《莫沟村民公约》,开设“和睦家园”大讲堂,自发实行周集会,每周六进行一次“思想赶集”,邀请知名专家讲课,让村民们现身说法,自己讲自己的事,让村民过上了自己的“礼拜”。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精髓,让文化血脉得以传承,精神家园得以坚守。

  “城乡大绿化、河阳一市青”

  在总体布局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区一带两网多点”空间布局,做到城区、城郊、村镇绿化“三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一区”,即西部岭区生态区,依托产业,让岭区活起来。该市坚持经济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结合岭区实际,扩大林果生产基地和林果采摘观光基地,达到规模化经营。“一带”,即沿黄生态涵养带,培育片林,让滩区绿起来。“两网”,即生态廊道网络和农田防护网络,提升标准,让沿道靓起来。“多点”,即城区、村镇社区、湖库周边、湿地等多点,以点带面,让城乡美起来。目前,孟州市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8.2%、32.7%。

  启动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方案,一年打基础,二年拉框架,三年具规模。高标准编制新城区规划,抓好现代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黄河桥、城际铁路、货运铁路专用线、通用机场等前期筹备工作;抓好城乡水系建设,立足于防洪除涝、引水补源和满足生产生活、生态景观用水,对全市12条河、21座水库整体梳理规划,利用五大水源,建设环城水系、九湖四湿地,实现“水渠环城、城水相依”;抓好入市口、城市外立面的改造提升,完善城市路网和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抓好韩愈生态园改造。

  “和睦家园”,和风化雨

  为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信仰模糊、精神缺失、诚信不足、教育缺位等问题,该市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全市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和睦家园”建设行动,以“和睦家园”大讲堂为主要形式,建立周集会制度,以“四进一入”为载体,共建孟州“和睦家园”。

  进机关。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锤炼党性、砥砺品质,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继承和弘扬韩愈为民、务实、清廉、担当等精神,把韩愈精神融入学习工作生活,融入思想,融入血脉。以“学经典、品人生、提素质”为主题,开展“读书养德”活动,全市机关干部每年至少阅读4本书,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进学校。通过开展“每日一诵、每日一歌”、教师共读《论语》、“学先贤、拜韩愈”、评选德行好少年等活动,主要弘扬“厚德、敬业”的师道精神、“感恩、尚礼”的践行精神、“立德、成才”的进取精神。让校园成为师生文化共享、智慧共生、生命共长的圣地和乐园。该市教育系统专门举行了“和睦家园”道德大讲堂暨孟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进企业。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企业软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员工贴心企业家”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家真正把员工当成家人,去关心、去爱护。通过开展“技术能手”“行业标兵”等评选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倡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开展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努力奉献社会。

  进农村(社区)。将孝道文化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倡导文明乡风,回归淳朴向上的民风,主要弘扬“尊孝、尚俭”的淳朴家风、“友善、守望”的邻里美德、“仁义、守信”的文明村风。

  “一入”,即入心,以优秀传统文化洗涤思想,净化灵魂、滋养品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共举办“和睦家园”大讲堂9期,受众群众达1万多人;举办河雍办事处、莫沟村、工商局、河南掌柜食品有限公司等“和睦家园”专场讲座30余期,覆盖全市多个行业领域;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800余起。

  (本版图文均由孟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