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信息时代,人们通过手机网络传递信息、办理事务相当快捷便利,享受到了网络科技发展的成果和实惠。但近期以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转发的与公众有关的后来被证实是虚假信息的情况频发,如某月某日至某日将有飞机喷洒农药,请不要在室外晾晒衣物;某月某日某时市民将在某处集中游行声援河南考生不公问题,将有公安民警维持秩序;某人拾到某某某的高考准考证,请与拾到者联系并留有手机号码等。这些信息转发速度非常快,转发量特别大,一时在市民中引发热议,有的信以为真,有的将信将疑,影响和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有可能给人们造成损失。
其实,人们只要稍加斟酌就可以辨别真假,识破这些信息的破绽,得知其为谣言,不再相信和传播。比如,上面提到的有关喷洒农药、不要在室外晾晒衣物的信息,笔者看到后就谨慎分析,以前曾听说过飞播,即用飞机在山区播种绿化,但没听说过用飞机喷洒农药,即便是有这种可能,也不可能靠近市区,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况且也不会持续时间过长。由此我判断,这个信息是假的。随后,主流媒体证实这是一个假信息。
谣言止于智者。之所以人们对一些信息不辨真伪、以讹传讹、迅速疯传,是因为对一些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不强所致。为此,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提高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一是要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生活常识和政策法规,与此相违背的信息,就要打个问号,不要盲目听信。二是看到信息中有电话号码的,要查询一下号码的归属地,不符合情理的,就不要理会此信息,防止受骗造成损失。三是要注意查看此类信息的“前世今生”,有的信息往年在外地都出现过,只是改头换面而已。四是要关注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和信息发布,从中了解相关信息的真相和真伪。五是看到一些吸引公众眼球、要求转发的信息后,要冷静谨慎,不要一时冲动、盲目跟风,要通过分析来识别信息的真伪,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对公共资源的占用,避免虚假信息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和干扰,甚至给善意的人们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