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日7时30分,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东,数辆挖掘机、铲车在轰鸣穿梭,多年来用于矿产品非法加工的小高炉一一被破拆、填埋,现场腾起阵阵尘烟。
西万镇党委书记吴立强一边指挥,一边告诉笔者:“我们镇辖区内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数量较多,我们已下定决心,对照上级的时间任务节点,坚决做到设施拆除到位、房屋拆除到位、设备拆除到位、电线拆除到位,场地要清干净,集全镇之力硬碰硬,啃下这个‘硬骨头’。”这是沁阳市开展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以下简称北山治理)集中行动的一个场景。
半个月来,北山治理成为沁阳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市市委书记薛勇多次明察暗访、现场调研推进此项工作。“我市北部158.2平方公里的太行山区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守护好这片占沁阳面积四分之一的绿水青山,就是守护50万沁阳人民的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绿色发展、永续共享的金山银山。这也是该市市委、市政府的责任担当和庄严承诺。”谈起北山治理工作,薛勇言语坚定,阐述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该市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健全市、乡镇、村三级网格责任机制,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全部建立台账,明确具体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限,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监管体系。据悉,该市已安排3名县级领导进驻西万镇、西向镇、山王庄镇等重点乡镇,靠前指挥、一线调度,通过高压霹雳手段,把从私挖滥采到非法经营加工再到销售运输的整个链条全部打断。
北山治理,重点是取缔非法采矿、取缔非法矿产品加工点,整顿持证矿山企业的生产秩序,恢复北部山区生态环境。
据了解,非法采矿行为一般都在节假日或者夜间进行。为杜绝非法采挖这一源头,该市精准部署地处北部山区沿线的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节假日不休息,强化夜间巡查。现年58岁的马多旺是紫陵镇国土资源所所长,也是夜巡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成员。“我们每晚的巡查都由局里班子成员带队,从晚上9时开始,把重点采矿区里的矿坑转一遍,差不多就到凌晨3时了。虽然很辛苦,但这项工作是为了子孙后代,再苦再累都值!”老马说。
在对非法矿产品加工点的取缔上,该市乡镇也是结合实际各出奇招。西万镇的加工点多为“竖井”状,采用了挖掘机破拆和填埋的方式,为将来恢复地貌作准备;紫陵镇对藏匿于废旧厂区的加工炉体直接采取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封死堵牢,令其再难反弹加工;山王庄镇则对依山而建、难以直接动用机械的加工炉体制订爆破拆除方案……
为确保非法矿产品进不来也出不去,该市专门抽调公安、交通和相关乡镇干部职工50余人,在沿山主要交通线焦克路东西两头的关键路口,设置山王庄和紫陵2个固定卡点和2个流动卡点,全天24小时不间断对非法运输矿产的车辆进行查处。“运输矿产品的车辆是逢车必查,正常采矿企业的车辆都有备案,只要涉嫌非法矿产品运输的,决不放过。”该市交通局执法所的种卫星告诉笔者。
充分发动群众是让非法开采、加工行为无处遁形的有效方法。该市通过当地媒体发布和粘贴通告等方式,大张旗鼓地鼓励群众对非法开采矿产和非法经营矿产品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举报,举报经核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3000元人民币奖励;限期一周,让有暗中支持或参股、为非法开采加工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主动到该市纪检监察机关说明问题,逾期的一经查实,将从严从重处理,彻底斩断为不法分子提供庇护的“幕后黑手”。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将不懈努力,一手重拳出击,一手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治理格局,确保治理实效,力争早日让沁阳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毛文明说。
截至目前,该市已拆除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168个,拆除加工场区内生产用房300多间,清理矿料近1500吨。同时,该市对非法采矿“零容忍”。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对非法采矿刑拘7人,其中批捕4人,起到了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 (邱明媚 贺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