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继续实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工程,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致力发展、以民为本的不变初衷。记者日前从市政府督查室获悉,今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统筹考虑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实际需要和财政保障能力,确定了涵盖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及食品安全、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就业、民生基础工程、社会保障等方面28个项目的重点民生工程。
教育方面: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每生每年提高到6000元,同时在我市六县市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
文化体育方面: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免费(低收费)向群众开放;实施“舞台艺术送基层”和“周末大舞台”文化演出共300场;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精准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继续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在全市打造“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医疗卫生及食品安全方面:在全市加快构建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由政府出资,为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今年筹资标准为100元/人/年,按市、县(市、区)财政3∶7的比例承担;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
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安全方面:实施“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工程,计划完成全市11859个网格员“社区e通”手机配备工作;实施智能交通项目,建立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和安全教育基地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植树造林11.51万亩;计划完成大沙河聂村段和大沙河中原路至东湖段河道治理工程;提高污水处理标准,按照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日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32.5万吨。
城乡群众就业方面: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今年计划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
民生基础工程方面:今年我市计划购置公交车辆308台,推进公共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计划开工10千伏站前线、塔南左右线等线路迁建、15台配电变压器增容改造及普济路、人民西路、政二街、友谊路电缆排管工程;开工建设焦作市府城水厂工程(一期),2017年年底建成投产,建设规模13万立方米/日,改善城市用水环境;实施S308冢沁线和Z003安李线大修工程,今年11月份建成完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新改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
社会保障方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今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4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280元,农村五保供养分散供养对象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年3000元;进一步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确保参合群众受益更多;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着力解决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护理支出困难等问题;完成市老年公寓主体建设并部分进行装修;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全民医保;推进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9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