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脚步 旗帜引领丨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英模榜样 建设美丽家乡
用“英模精神”凝聚转型发展力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英模榜样 建设美丽家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郜文英
  ➡任生焕
  ⬇韩秩吾
 
   

  编者按

  在焦作建市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从223位“时代丰碑”焦作英模人物中精选出改革开放前的10位代表,同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汲取他们的无穷动力,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李来财(1929~ )沁阳市紫陵镇西紫陵村人,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7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曾立二等功一次,被评为旅模范党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首批参加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10月参加临津江战役,主动承担扫雷任务,冲破敌人三道防线,在-40℃的冰天雪地坚持三天两夜,胜利完成了预定任务,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一枚,记一等功一次。在战斗中,他双脚被严重冻伤,做了右小腿中部和左脚面截肢手术,从此失去双脚。1951年10月安装假肢后,他以坚强的毅力开始艰苦锻炼,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学会了用假肢走路,还掌握了汽车驾驶技术。1955年6月,经组织安排,他到博爱国营农场做了一名拖拉机手。1956年,他两次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选入主席团。同年,他两次参加全国革命残疾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10月,他随中国总工会休养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会见了“无脚飞将军”马列西耶夫。1960年,他任红旗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1969年,他调往博爱县工作,先后任县农机厂革委会副主任、县退伍安置办公室主任、农机局副局长、民政局局长等。1984年,他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全国“双拥”会议,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河南省人大代表。

  任生焕(1923~2013)沁阳捏掌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民运工作员,第二团民运干事、文化教员、排长,抗大太行分校学员,新林县八区武委会主任,沁阳县六区区委委员,太行四分区政治指导员、第四荣军学校副政委,焦作矿务局干部学校主任、修理厂党支部书记、医院党支部书记,焦作市委文教部秘书、科长,市科委办公室主任,市视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政府视察室视察员,1984年1月离职休养,享受地专级待遇。

  任生焕在战争年代,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先后参加百团大战、林南战役、太南战役、道清战役和解放焦作各县城的战斗,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地方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离休后,他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校外辅导员”“河南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老有所为精英奖”等称号。

  宋学义(1918~1971)沁阳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9年,他在讨饭途中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日寇调动3万多兵力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9月25日,3500多名日军分九路向驻守狼牙山的一分区一团发起进攻。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10多次进攻后,决定留下宋所在的二排六班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宋学义和战友守在东山口,凭借险要地势同敌人展开激战,一边打一边退往山顶,一连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胜利完成牵敌任务。退至顶峰棋盘陀后,他们英勇不屈,摔断枪支,高呼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保玉等3人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山腰树丛挂住,摔成重伤,经部队送往医院抢救生还。战斗结束后,杨成武司令员代表聂荣臻授予宋学义“英勇顽强”抗日壮士勋章。1944年,他转业到河北易县管头村任农会主席,1947年辗转返回家乡,历任村民兵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王曲公社党委委员、沁阳县委委员等。他先后出席全国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因积劳成疾,他于1971年在郑州病逝,1979年被授予“革命烈士”荣誉称号。

  赵桂英(1930~ )“太行八英”之一,在解放战争最艰难时期,活跃在焦作北部山区。在民主政府的教育下,赵桂英和姐妹们懂得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积极参加送军粮、做军鞋、抗日宣传和支前活动。1947年5月,焦作二区成立女民兵队,赵桂英和姐妹们分别担任民兵队长,正、副班长。不久,她们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们刻苦进行投弹、射击等训练,并采取“敌强我走,敌弱我打”的游击战术,白天上山隐蔽,晚上下山袭击,炸碉堡、割电线,把国民党驻军搞得狼狈不堪。她们还响应区委号召,因地制宜,造雷管、打石雷,开展地雷战,用踏雷、群雷、定向雷、真假雷等把附近的山涧河谷、交通要道封锁起来,敌人几次进山,都被炸得血肉横飞。1947年,焦作一区和焦作市先后召开杀敌斗争表模大会,赵桂英和姐妹们全部被评为“杀敌英雄”“爆破英雄”“支前模范”,并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八盘雄鹰”,也称“太行八英”。1948年10月,赵桂英先后任焦作李封区妇女主任、市幼儿园党支部书记等职。

  武怀让(1899~1936) 又名武胡景,字迈五,孟县(今孟州)人,先后就读于开封省立第一中学、福中矿务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积极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和声援唐山开滦五矿罢工斗争。1923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4月,任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书记。同年夏,受中共中央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任中国旅莫斯科党团支部书记。1928年秋,回国后到山东工作,先后任中共淄川特委书记、青岛特支书记,12月改任青岛市委组织部部长。1929年2月,因山东省委迭遭破坏,中央调其到济南主持省委重建和组织整顿工作,4月被捕。在狱中,他与邓恩铭、杨一辰等建立党组织,并和杨一辰等6人成功越狱。1930年1月,他任唐山市委书记,7月任天津市委书记。1931年1月,他受中央委派到东北整顿党组织,是满洲省委三成员之一。同年2月,他任中共北满特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1932年1月,他调任上海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1933年1月,他任上海中央执行局军委书记。中央机关转移至苏区后,他留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1935年,他再次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1936年,他在苏联肃反期间,被王明、康生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处死。1953年,苏共中央为其平反。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郜文英(1921~ )女,解放区上白作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丈夫共同参加了杨聚和领导的焦作武工队,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焦作战争等。解放后,她曾任中站区许河村书记、妇女队长等职务。她是太行山抗日游击队员,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自制的地雷令敌人闻风丧胆,电影《地雷战》中的许多情节都是以她的英雄事迹为原型拍摄的。郜文英1944年加入焦作武工队,在队长杨聚和的带领下,她和战友们参加过石沙河战斗、解放博爱、解放焦作等大小200多场战斗。1947年,在一次战斗中,武工队的地雷炸伤了不少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发起疯狂反扑,郜文英的几个战友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她的左脚在战斗中受伤。穷凶极恶的敌人顺着血迹从红砂岭一直追到许河村。郜文英将随身携带的文件嚼碎后咽下,从山崖上跳了下去。万幸的是,崖边的一棵树挡住了她,这才算捡回一条命。在那一年,郜文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麦旺(1932~2015)修武一斗水村人。1932年6月出生,家里非常贫困,幼年时父母就双双离世,一直过着讨饭、流浪的生活。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了郭麦旺的家乡,郭麦旺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安排到八路军太行南区司令部给八路军放羊,这让郭麦旺又找到了家的温暖。在以后的岁月里,郭麦旺入团、入党,并于1965年开始担任一斗水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身为全村的领路人,郭麦旺看到家乡的群众这么多年来完全依靠政府救济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决心要尽自己的所能改变山村的穷困落后面貌。为改变山村的穷困落后面貌,他带领村民挖山修路,经过20年的苦战,终于修通了长达25公里的修陵公路修武段,为一斗水村打开了一条幸福路、致富路。其中,总长度4831米、穿越19个山洞的隧道公路已成为云台山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叠彩洞。郭麦旺说,他要带领群众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修一条生存路,修一条子孙后代奔向外面世界的路。

  谢天荣(1916~1968)博爱县清化镇人,曾就读于清化简易师范学校,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南游击队政治部剧团团长,独立游击七旅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统战科长等。他经常带队深入敌占区,写标语,散传单,与敌周旋。同时,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分化瓦解敌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1948年后,他任冀东区十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开滦煤矿军代表。全国解放后,他历任河北省人事厅秘书主任,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矿长、党委书记等。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学习经营管理,经常深入井下调查研究,与工人、技术人员一道搞革新创造,使煤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1958年,他出席全国群英大会,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61年,他改任辽宁省煤矿建设局局长。

  崔长永(1893~1982)焦作龙卧村人,自幼家贫,12岁即到煤矿下井拉筐,1925年初到英福公司英籍高级职员家当厨役。1925年,他参加焦作工人援沪运动,7月6日与冯金堂等组织厨司工会,任副会长,并带领200多名英人雇员率先罢工,揭开焦作煤矿工人反帝大罢工的序幕。同年8月,他加入共青团,10月转为共产党员,参加了罢工募捐宣传队,为争取罢工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1927年8月,他任焦作工委委员,领导、发动王褚、新店、府城等32个村的农民开展了反对里长梁国藩的大规模抗捐斗争。1928年3月党组织遭破坏,他避入山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8月,经共产党员程明升介绍,他再次入党。1938年3月,他任修武中心县委委员、书记,10月任修博武中心县委副书记,领导开展地方抗日斗争。1945年9月8日焦作解放,他以党代表身份接管中福公司第三矿厂(电厂、机厂),并任新华公司第三矿厂副厂长、厂长,领导工人恢复、扩大生产。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逼近焦作。根据上级要求,他组织工人拆卸机器,搬运物资,备战上山,在山西长治建立西白兔电厂,对根据地的军工生产起到重要作用。1948年10月焦作再次解放后,他先后任焦作煤矿机电厂科长、副厂长,之后任焦作电厂副厂长。1951年抗美援朝时,他将多年积蓄捐献给国家,受到党和政府表扬。

  韩秩吾(1903~1942)原名韩天叙,修武磨石坡村人,1925年在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修武县第一小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和冯龙华、张润三、薛楹之等人组建国民党修武县党部,当选为县党部执委兼焦作市党部执委。期间,他先后参加声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支援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他以豫北特派员身份巡视道清铁路沿线地区,对蒋介石反动面目逐步认识,转而联络国民党左派和转入地下的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1929年,因受右派排斥流亡北平,他先后在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清华大学附小任教,并入国民大学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思想。193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后,他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冬,虽因手续不全,被停止党籍,但丝毫未能动摇他的信念。1938年2月,他倾全家之力支持党组织创建道清抗日游击队。同年3月,他利用广泛的社会关系,促成修武县各界代表会议召开,成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任粮秣科科长。1940年春,他调往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材料科科长、总务科科长。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设在辽县(今左权县)的华北《新华日报》社陷入重围,他在突围中与敌遭遇,壮烈牺牲,时年39岁。

  ⬆郭麦旺

  ⬅宋学义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