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脚步 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铜马”:寄托焦作人的腾飞梦
百货大楼:焦作商业地标
大钟表:钟声唤醒城市记忆
浓缩厚重历史 珍藏怀川瑰宝
焦作影视城:一张闪光的旅游文化名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铜马”:寄托焦作人的腾飞梦
本报记者 丰舒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腾飞雕塑。 (本报资料照片)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焦作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老房子、老地方消失了,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一些承载着美好记忆的标志性建筑(雕塑),却是焦作人难以忘怀的,例如“大铜马”,它在很多焦作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位于市建设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腾飞雕像,市民们习惯称其为“大铜马”,它长12米、高13.5米、重8吨,是一名骑士驾着一匹腾空而起的骏马,寓意焦作人民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自1985年12月30日竣工后,“大铜马”屹立于城市中心繁华街道已30多年,很多焦作人在它身边出生、成长、恋爱,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记忆和足迹。

  曾是全国最大的锻铜雕塑

  1984年,焦作响应国家“发展城市雕塑”的号召,成立了由市文化局文化科工作人员张福海任办公室主任的焦作市城市雕塑领导小组,牵头城市形象雕塑的建设工作。最终,在省雕塑办、郑州市雕塑办设计的17个作品中,市领导采用了由省雕塑艺术创作室杨奇瑞设计的“骑士骑骏马”作品。据说,选用“骑士骑骏马”作品,是因为这个作品反映了焦作人民锐意进取的激情和拼搏向上的活力。

  为了彰显雕塑的美感,“大铜马”雕塑确定建造高度要在12米以上,这对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焦作人来说,无论制模、铸造、运输还是安装,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小的考验。后来,我市向郑州一家企业求助,制作了腾飞雕塑的磨具,又派出5辆大卡车,从郑州将磨具拉回来。至于铸造雕塑所用的材料,则是市政府派人辗转从洛阳拉回的铜板。最后,制作雕塑的重任交给了焦作矿山机械厂。该厂工程师刘宝生深知责任重大,在制作过程中对雕塑的抗风、抗雨、抗雪压和抗腐蚀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精准计算,并严格按照这些数据雕塑。

  “大铜马”自1984年12月确定修建,至1985年12月30日竣工,历时一年时间,花费12万余元,终于,由一匹昂首奋蹄的奔马和一位振臂挺立的勇士构成的腾飞雕塑与市民见面了,它内用钢材做骨架,外用黄铜包皮,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锻铜雕塑。

  腾飞雕塑是城市精神的象征

  据张福海回忆,为了更好地表现“骑士”“骏马”矫健的姿态,我市对原本设计有些肥胖的“骑士”与“骏马”形象进行过几次修改,建成后才成为今天这个形象。由于“骑士”和“骏马”造型略显干瘦,起初许多焦作人对雕塑并不认可,有人私下称它是“大尾巴狼”。但也有人认为,腾飞雕塑的造型精炼,具有开放意识。那时候,很多外地人来焦作都要到腾飞雕塑前看一看,感受焦作的精神风貌。1986年9月,一个港澳记者考察团莅焦考察,一看到腾飞雕塑便纷纷称赞,一位记者夸奖道:“没想到内地还有这么漂亮的雕塑!”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腾飞雕塑因其作品的原创性、造型的独特性和积极向上的寓意,逐渐被焦作人认可,并成为公众默认的地标。慢慢地,雕塑周围出现了很多以“腾飞”“铜马”命名的商店、公司,如腾飞大厦、腾飞眼镜店、铜马·尚品街、铜马服装城等,这些都体现了公众对腾飞雕塑的高度认可。

  家在腾飞雕塑附近的市民石家兴说:“腾飞雕塑是富于创新和进取精神的焦作人民的象征,为焦作市增添了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光彩。我希望‘大铜马’继续矗立在那里,像以前一样见证焦作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