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国家卫生县城
●连续三届以全国唯一县级单位荣获中华慈善奖
●荣膺全国首个中国黄河之乡称号
●荣获2015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均排名全省前列。
●县域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由2014年第67位跃居至2015年第31位,一年间移了36个位次。
●产业集聚区先后获得全省“十快、十先进、二星级”等荣誉。
●成功引进总投资680亿元的华夏幸福产业新城项目,创造了武陟招商历史之最。
●全市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武陟主会场举行,武陟县开工项目总投资额居六县市之首,年产200亿粒的湖南尔康淀粉胶囊武陟医药园区,成为全市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党的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新时期、新形势、新常态下,如何抓好党的基层基础建设,才能解决农村面临的种种问题,才能顺应民意,赢得民心,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汇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2015年以来,武陟县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统领,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堡垒工程、阵地工程、慈善工程、文化工程、平安工程和清廉工程“六大工程”建设。
“六大工程”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通过抓好基层组织、建好基层阵地,更好地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风政风更加和谐,社会环境更加优美,乡风村风更加文明。
实施堡垒工程
——建设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
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实施堡垒工程,着力解决农村两委会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
教育培训:实施以“提升党性修养、提升创业技能、提升服务本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定期举办新当选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对新当选的1800余名村两委会干部、6000余名农村党员进行轮训。
整治帮扶:全县倒排出班子不力、矛盾纠纷突出、村务管理混乱等问题突出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队”原则,县级干部挂点、选派工作组,对71个软弱涣散村进行帮扶整顿。
考评奖励:出台《武陟县明星(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评选办法》和《农村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在农村干部中推行一述一评一考制度,引入绩效考评机制,激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健全组织,建强队伍,完善机制,增进活力。
实施阵地工程
——筑牢服务群众、凝聚民心大平台
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实施阵地工程,着力修缮、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重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加强硬件建设:按照“两个不低于”标准,新建、修缮、改造了7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等四室,大幅度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环境。
构建服务体系:按照“四个统一”的标准,全县1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集党建、团建、电教三位一体的办公场所。在全县分类建成了75个“示范型”、226个“标准型”、46个“基本型”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覆盖。
提升运用效果:对347个村街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改造升级,在全县各村街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建设。
实施清廉工程
——营造干净担当、清白干事好政风
实施清廉工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深化廉政教育,营造崇廉氛围:分县级干部、乡镇和县直单位一把手、领导干部家属、财务人员、机关干部、农村干部等6个层次集中开展廉政教育,通过上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到焦南监狱接收警示教育、通报典型案例、庭审旁听、观看廉政戏剧、书画展、廉政建设制度业务培训等系列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
推行阳光公开,规范权力运行: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加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工作。印制13万份《村级事务管理明白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规范干部权力运行。
紧盯小微权力,延伸两个责任:探索构建了以“清单化明责、链条化传责、网络化督责”为主要措施的“6+10”责任体系,即建立从乡镇党政一把手到农村干部和报账员6个层级,包括乡镇主要领导、包村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村街支部书记等10类人员的立体监督网络和责任传导机制。
畅通举报渠道,严格纪律审查:依托清风武陟微信公众号建立“四风举报”平台,在武陟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建立党风政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自清廉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查办相关案件196起,党政纪处分196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警示作用,营造了风清气正、清白干事的好环境。
实施文化工程
——拓展涵养文明、提升素质新路径
实施文化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文明修养、道德涵养,打造农村乡风文明。
建好文化阵地:在全县农村建设文化广场227个、文艺演出舞台101个,绘制文化长廊4.8万平方米,建设广播村村通工程,一期已安装100个村,让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带强文化队伍:选配86名有一定特长的“五老”人员担任文化管理员、“农民文化超市”专职管理员,负责组织队伍、开展培训。举办广场舞指导员培训班,为农村培训舞蹈文艺骨干500多人。
丰富文化活动:文化工程实施以来,连续举办三届全县“美丽乡村广场舞大赛”,参赛队伍达310支,参演人数1万余人。拥有广场舞队伍560支、戏迷活动点120个、各类文化活动小组1000个。
开展文明创建: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485场,评选出200多名道德模范,为576户“十星级文明户”挂牌定星,营造了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的美丽乡村氛围。
实施平安工程
——构建助推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器
实施平安工程,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三级矛调平台:在县一级,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组建了调解人才专家库。在乡一级,全部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村一级,建立了319个矛盾调处工作室和群众工作站,选聘1132名“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
建设宣传教育平台:采取以会代训、专家授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全县调解人员集中培训,全面提升基层矛调工作水平。开播《政法在线》电视栏目,创建“平安美丽覃怀”微信群,在全县农村开展平安大讲堂法制教育活动,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
排查隐患整治乱点:开展干警分包项目、干警联村、送法下乡、巡回法庭等活动,宣讲法律知识,排查稳定隐患,杜绝重大案件发生。在所有村街的出入路口和重要地段安装摄像头,建立村级巡逻队伍,维护乡村平安;组织警力对全县347个村街进行集中走访,整治治安重点村和信访问题突出村。
平安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63起,化解637起,防止群体性事件23起,防止民转刑案件47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实施慈善工程
——探索农村老人养老服务新模式
通过创新实施慈善工程,在全国首家探索出慈善养老的“武陟模式”,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画卷添上了绚丽一笔。
建立四级联动养老机制:实施慈善工程,构建了“县有慈善协会、乡有慈善分会、村有慈善工作站”的民生防护网。为解决农村空巢、独居、五保、困难老人的养老难题,武陟县积极探索“政府补贴+社会捐助+慈善帮扶+个人参与”的农村养老新模式,加快推进“慈善+养老”的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目前,该县已建成村级慈善幸福院103所,入驻老人3300多名,受益人群达6万多人。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依托县、乡、村三级慈善网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举办慈善募捐活动,累计吸纳社会捐助资金3590万元,为慈善幸福院长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建成孝亲敬老文化品牌:全县5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和义工团队3万余人,活跃在慈善敬老第一线。103所慈善幸福院组织发起的“孝亲敬老慈善饺子大餐”活动,已经成为全县的孝心大课堂,孝老、爱老、敬老之风蓬勃兴起。慈善工程倡导激发了社会正能量,树立了新风正气,提升了基层组织影响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助推了基层工作顺利开展。
“六大工程”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好环境,凝聚了加快发展的正能量,实现了党建统揽,引领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整体提升。
(本版图文均由武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