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规划引领城市方向,规划构筑美好未来。每一个规划的制订都是开辟新的蓝图。焦作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规划。“目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市进行了总体城市设计,其任务是改变城市建设毫无特色,‘千城一面’的现状,传承历史文脉,挖掘焦作地方文化景观,突出焦作城市特色,展现城市个性魅力。”7月5日下午,谈起我市规划发展,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田晋源说。
据了解,由市城乡规划管理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焦作市总体城市设计》已取得一定进展。该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保护山水格局,增强山水可视性和可游性;传承历史、展示多元文化、增强文化感知;改善环境品质,加强空间秩序,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等三个策略塑造出。强化传统风貌,强调特色文化气质的老城核心风貌区;保持多元传统风貌,延续不同时代建筑风格,改造公共空间的老城商住风貌区;文物保护与展示再利用的历史风貌区;现代综合居住风貌,注重“退二进三”功能置换的现代居住风貌区;现代文娱新城风貌,展示城市活力的行政文教风貌区;现代高科技产业新区风貌,适应现代电子与网络发展需求,强调楼宇经济的科技新城风貌区;现代产业园区风貌,注重第五立面的处理的现代工业风貌区;近郊乡村风貌,重视点状文物保护和城乡风貌衔接的郊野古迹风貌区等八个风貌区。
【勾画蓝图】
为画好焦作美丽的蓝图,其实从1956年建市至今,市政府先后编制或修编的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及六县市总体规划,分别为1957年总体规划、1979年规划、1995规划到现在的2008至2020年总体规划。
梳理这五次总体规划,焦作的发展可见端倪。
第一次编制总体规划1955年,6.6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工业城市,主导产业以煤炭开采为主。1957年规划是以老市区为中心城,新建了中站和马村两个工业镇,进一步发展为两个区,将焦作定位为以产煤为主的工业城市,这对焦作城市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于1955年编制完成,1957年修订。当时,借助国家对工业的大力投资,开发了很多煤矿,使焦作市的人口一下子膨胀起来。
第二次编制总体规划1961年,18.27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矿区中心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对市政和公用设施采取补缺配套,搞好综合平衡,使各项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次编制总体规划1980~2000年,37平方公里,其特点是改变过去“就城市论城市”的做法,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新思路。城市性质确定为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利用塌陷地、高压走廊、南水北调等屏障,提出了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
第四次编制总体规划1995~2010年,9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性质确定为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利用塌陷地、高压走廊、南水北调等屏障,提出了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
第五次编制总体规划于2005年启动,14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人,发展的方向为“内优东展,主体南进”,城市性质为中原城市群、豫晋交界地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山水旅游城市,新型工业城市。这次规划让焦作市将建设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辐射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2002年,焦作市政府特邀国际著名规划大师——日本的黑川·纪章先生组织编制了焦作市山水园林城市概念规划。规划提出了焦作以共生城市、网络城市、环形城市为基本构想的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这对提高我市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特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同时,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还对我市进行了市域规划、组团规划。其中,焦作市域总体规划是在2004年编制完成的,采用了“中心集聚、轴线组织”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了“一心、六点、三轴”的点轴状城镇发展空间结构。解决了在城镇工业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提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共生发展理念。
【励精图治】
蓝图画的再美,还需要脚踏实地一点点努力才能实现。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局以打造宜居宜业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监管,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美丽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规划支撑与服务。同时,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风行风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着力完善规划体系,不断夯实城乡建设基础。一是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设计,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焦作市总体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从总体上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和精神气质,完成四项重要地段规划编制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标,该局组织编制《焦作市老城区山前地带风貌规划》《焦作市北部浅山区局部地区控制规划》和《焦作市人民路东片区城市设计》《新河商务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引导规划区域的科学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亮点奠定了规划基础。二是完成规划评估工作,为我市下一轮整体规划修编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我市通过国内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组织实施我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工作。三是加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目前,我市已将焦作市中心城区修补测的道路地形(长65公里)及管线(150公里)数据更新至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下管线规划审批提供了翔实的基础平台。
——着力规划下放,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为进一步规范规划审批管理,精简规划审批环节,促进城乡规划审批提质提速,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该局根据简政放权、结合工作要求,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对规划审议事权实行四级管理:第一级是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审议事项共9项,主要是审议中心城区重大战略规划、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度规划编制计划、重大项目的选址、重大规划方案调整等。第二级是市规委会预审会审议事项共5项,主要是审议不在我市重点区域、地段内的规划总平面及建筑设计方案;需多部门统一协调的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一般性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等。市规委会预审会由市政府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主持,城建口相关单位和规划局相关领导、相关业务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第三级是市规划局直接审议办理的事项共2项,主要是临时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及建筑设计方案、市政管线工程项目规划总平面方案;已提交市规划委员会或预审会审议原则通过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调整后优化的总平面方案和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第四级是规划分局直接办理的事项共2项,主要是辖区内临时建筑规划选址及建筑设计方案;辖区内市政管线项目的规划总平面方案。
该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认真落实权力清单制度,规划部门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1项精简为4项,并压缩审批时限30%。去年以来,该局行政审批工作14次荣获行政服务中心红旗称号。专门配套出台了《“马上办”工作制度》,明确每一个文件、每一次会议决策事项、每一个领导交办事宜的办理时限、责任科室、分管领导,在局内网公示。同时,该局积极打造阳光、民主规划,设置规划公示宣传栏,召开情系家乡共绘蓝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等座谈会,就规划管理中重大问题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规划事业。
——加强规划监督执法,不断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一是健全制度治“双违”。该局大力开展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整治活动,加强对各城区“双违”工作的督导和检查。二是持之以恒严整治。该局坚持深入抓好日常执法工作,对我市超规划建设等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此外,按照住建部要求,该局积极抓好利用卫星遥感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按时完成175个图斑核查工作。
【谋划未来】
谈及我市未来的发展,田晋源勾画出这样一幅美景:我市积极谋划项目,统筹北山区域保护性综合规划,谋划好焦辉路沿线山阳、马村区域内建设大型生态旅游基地;对影视路以北浅山区域,规划南太行郊野公园;建设山前绿地公园;充分利用北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利用地形较好的沟谷地带,建设集健身体育、民俗体验、生态休闲、温泉度假、养生养老、商务会所及游客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基地以及焦作市国家级登山步道等。同时,规划南水北调两侧综合开发改造,我市将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一流的编制团队、一流的编制理念、一流的编制质量、一流的规划成果,全面引领南水北调两侧生态带、景观带、经济带和旅游带的规划建设。
对于新区开发工作,该局坚持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着力推动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集中打造“两河”,“两路”(大沙河、新河,迎宾路、民主路)城市亮点,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市民文化休闲设施,为建设宜居城市、美丽焦作夯实基础。
为适应城市资源约束下内涵增长、创新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实现提升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该局对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如焦作电厂、华润电厂、矿山机器厂以及焦煤集团王封矿区的搬迁关闭企业厂区旧址,将按照区域开发的理念,重点突出完善老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历史风貌保护,提升城市魅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建筑和生态街区建设;完善慢行系统,方便市民生活和低碳出行;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市民交往,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
未来的焦作,将是一个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和太极文化城。
本版图片均由市规划局提供
焦作市人民路东段片区城市设计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