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引擎,是壮大支撑产业和提质增效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培育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一任务、壮大支撑产业的第一抓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壮大支撑产业,促进了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引进培育并举。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先后培育出了一批以斯美特、天香和伊赛、怀山堂等为代表的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且先后有蒙牛、大用、六合、正虹、禾丰、辅仁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广济药业、保和堂、掌柜等境外知名制药和食品企业落户焦作,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梯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11.3亿元;今年前5个月,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297.3亿元和25.1亿元。
实行梯次推进。我市坚持把打造国家级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全资子公司6家,省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9家和12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58家。新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3家。新申报的4个集群近期将获省政府命名,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总数将达到12家。到2020年,全市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要分别达到10家、50家和150家。
实施龙头带动。我市在面品、肉品、怀药、乳品、饮品、果蔬、玉米、调味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集群中,每个集群都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蒙牛乳业(焦作)公司是我国蒙牛集团在全国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之一,也是河南省最大的乳品公司。斯美特食品公司是全省第二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产销量跨入全国五强之列。蒙牛乳业(焦作)公司、斯美特食品公司均入选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伊赛公司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全国农运会的牛肉供应商,中国牛肉屠宰加工二强企业,正打造成为中国清真牛肉第一品牌。孟州华兴公司是省内第二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在省内生产氨基酸的种类也最多,倍他环状糊精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怀山堂公司围绕“四大怀药”开发,公司基地相继取得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有机食品”认证,铁棍牌怀山药已成为一张全国响亮的农业名片。
狠抓科技驱动。目前,全市科技创新能力20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占31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3个、院士工作站5个,每年申请专利数量都在200项以上。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329家,成员出资额26.8亿元,入社农民9.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4.5万户;建成了国家级示范社24家、省级示范社22家和市级示范社438家,无论数量和质量我市始终都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481家,涉及的产业有粮食、蔬菜、怀药、经济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等,重点指导培育出了沁阳市富孟种植家庭农场等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去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23万亩,占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3.3%,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涉及30.2万户,占总承包户数的49.9%,指导培育出144个整村流转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健全,有力地加快了我市农业适度的规模化发展。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产业规模持续放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我市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水果、食用菌五大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全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到101.5万亩,销售范围辐射多个省市。全市近百家怀药加工企业带动怀药种植面积发展到23.6万亩,其中温县种植面积达23.6万亩,使铁棍山药成为我市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在养殖业龙头的带动下,全市奶牛、生猪、肉鸡、肉牛、肉鸭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如今,全市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000多家,畜牧业产业83.3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