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脚步 怀川品牌丨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借势“山水人文” 唱响“大美怀川”
云台山: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青天河:品牌建设助力景区华丽转身
焦作影视城:影视文化品牌“破茧成蝶”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势“山水人文” 唱响“大美怀川”

作者:本报记者 高新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以这两块世界级旅游品牌为载体,焦作全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创造了叫响全国的“焦作现象”。

  数字为证,从2002年接待中外游客438.7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8.13亿元,到201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741.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66亿元,焦作旅游借势山水、人文资源,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唱响“大美怀川”。

  随着焦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焦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4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由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峰林峡、青龙峡五大园区组成的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2006年,世界旅游评估中心和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全球秘书处授予焦作旅游服务“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称号;

  2007年,第二届世界旅游推广峰会组委会授予焦作市“中国旅游精品山水旅游目的地奖”;

  2007年,首届中国旅游论坛授予焦作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2012年12月,国家标准委把焦作市确定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市;

  2013年,我市顺利通过河南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市验收;

  2015年1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终期现场评审,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4次荣获“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顺利入选“20大最受关注国内旅游城市”,焦作城市影响力逐年攀升。

  荣膺“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奖”,成功加入亚太旅游协会和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并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点,焦作旅游的国际合作交流迈入崭新时代。

  “焦作山水”“焦作现象”“焦作服务”,一张张闪亮的焦作旅游名片,让发展中的怀川享誉世界。

  乘风破浪,正当其时。从1999年“旅游带动战略”的提出,到2000年确立“2002年把焦作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再到2001年“实施山水旅游战略,打造焦作山水旅游品牌”战略决策的制定,焦作人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明确提出要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第三次创业进程。

  在这样的主体思路指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关心、理解、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很快形成,为焦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着建设一流精品景区,优化环境、丰富内涵、完善服务、塑造精品的思路,我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使焦作景区的品位、档次快速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线路日趋成熟,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在旅游外部环境上,我市先后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焦郑高速路口等处设置了旅游宣传广告牌和通往景区的道路指示牌,对所有通往景区的道路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并且每到旅游旺季,在主要旅游干道,均有公安交警全天候轮岗值班,通力保障游客旅途安全,形成焦作旅游“绿色通道”。

  在旅游内部环境上,我市着力构建高效、通达、舒适、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修武县按照高标准、现代化、科学化的建设标准,修建了万善寺至百家岩步道、游客中心等,并按照外观景观化、服务星级化的标准,在景区首家建设并使用了四星级旅游厕所。博爱县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了长16公里的青天河景区道路,还投资300多万元在景区新增添了漂流、滑索、竹排、木船、水上三轮车等游客参与型项目。

  内外兼修,焦作旅游为整个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截至2011年,我市已经实现了年接待游客量2231.53万人次,门票收入67967.85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68.26亿元。同时,精品景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神农山、青天河相继荣膺AAAAA级旅游景区,我市因拥有3个AAAAA级旅游景区而在全国独树一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焦作旅游之忧,忧在自然山水旅游发展较快,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忧在文化旅游还是自然景观游,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看清了问题,找准了症结,焦作积极主动转型。进入“十二五”,我市首先编制完成了《焦作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提出了构建“一心四带六节点(“一心”即焦作国际旅游城市,“四带”即南太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带、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沁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六节点”即修武、武陟、温县、博爱、沁阳、孟州旅游服务节点)的发展大框架,为焦作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科学指导和依据。

  2011年至2015年,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投入80亿元,推进云台山园区、青天河(月山寺)园区、神农山园区、太极拳园区、黄河(嘉应观)园区、圆融寺园区、妙乐寺园区、韩愈园区、影视园区、北部沿山园区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云台山云台天阶饭店,巡返大庄园一期工程,圆融寺罗汉洞和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一期,青天河观音峡景观提升,神农山大型生态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陈家沟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演武大厅、接待中心和王廷文化广场,嘉应观风情大道和大型生态停车场,七贤民俗文化村等一批重点项目圆满完成并投用。

  在精品景区建设方面,我市认真抓好景区提升工作,不断充实景区内容,完善景区功能,增强景区活力,积极打造国际旅游产品体系。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使云台山在景区规划、管理、建设、保护等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也意味着云台山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13年12月,云台山顺利进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列。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目前,我市正进一步整合南太行山水生态文化资源,以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于一体的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制订《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整合沿黄河孟州、温县、武陟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打造集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民俗民情游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南水北调生态涵养与历史人文资源,加快南水北调城区段两侧控规区规划设计和改造开发步伐,规划建设自行车环线“绿道”,建设观景平台和体验式博物馆,打造生态休闲带;推进大沙河生态湿地建设,打造湿地景观带。焦作旅游驰而不息,正朝着打造知名旅游城的目标阔步前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