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脚步 今日风采丨技师学院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国工匠”的成长摇篮 “工业强市”的人才基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市技师学院
“大国工匠”的成长摇篮 “工业强市”的人才基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欢送顶岗实习学生。
  学院举办焦作市车工、钳工学生技能大赛。
  学生实训。
  在郑州富士康就业的学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宇通集团就业学生。
  白家大院餐饮文化公司就业学生。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学生。
  烹饪实训。
  学院新校区鸟瞰图。
 
   

  它有着58年的历史,与建市60周年的焦作同频共振,茁壮成长。58年,怀着“与时代同步,为社会育人”的拳拳之心,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中高级技能人才。

  创新的动能,“大国工匠”的成长摇篮。它是焦作地区目前规模大、专业门类多、培养层次高、办学实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名校的责任,“工业强市”的蓝领精英。这里人才辈出,炙手可热,适时适地的转型发展,激活了职教学府的原生力量和创造能量,一举跃入全国一流职业教育方阵。

  它就是焦作市技师学院。

  名校实力

  跃入全国一流职教方阵

  创建于1958年的焦作市技师学院,占地150多亩(占地约600亩的新校区正在加快建设),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单位。该院办公楼南侧的巨大墙面上写着该院的办院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质量立校,素质育人”“打造品牌,创建名校,实现名校配名企”“培养素质高、受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国家重点院校是它的基因。作为焦作市首家且是唯一一所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该院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指导训练实验基地、河南省示范性技工学校和河南省机械成型技术技工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该院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大力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美丽焦作、“工业强市”建设。

  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让它名扬全国。该院现有教师350余名,学生8000多人,开设有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机电设备维修、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器人应用、化工工艺、幼儿教育、美容美发、电子商务和烹饪等29个专业(工种),初步形成了以数控、机电、化工、橡胶专业类为主,兼顾三产专业的办学特色,已经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它进入全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方阵。该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坚持学制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大力实施“打造品牌,创建名校,实现名校配名企”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招生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办学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是对它的最好褒扬。学院师生在全国全省各项技能大赛中,先后荣获国家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全国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示范课比赛一等奖、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十名、全国石油化工系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工专业二等奖、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三等奖、全国技工院校计算机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河南省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铣工专业一等奖、河南省技工院校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河南省烹饪大赛金奖等;在焦作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基本包揽了参赛项目的前三名。

  特色强校

  输送复合人才工学一体

  为提高办学质量,该院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从狠抓教师队伍素质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企培等各类培训班,先后组织200多人次参加了新教材教法、数控机床加工操作、精密铸造、电气维修、一体化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聘请德国职教专家、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来院讲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特色发展的支撑是办学质量,产业发展的需求是高技能人才。面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以及各行业纷纷注重“工匠精神”的新形势,该院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兴校、以特色强校,特别是近两年,学院围绕学科专业设计、人才队伍、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办学特色,实现了由“理实一体化”向“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推进,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上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为今后就业奠定一个良好基础。这些学生多偏好技能操作,注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真正掌握一门技能,就成为该院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必然选择。

  在该院的每个院系,都有大型实训基地,学院楼层的外墙上,贴满了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标语。记者走进市技师学院的数控机床实训室,看到机械工程一系的学生正按照老师布置的课题在机床上进行工件制作。据介绍,正在上课的学生被分为6个小组,教师布置操作项目后,学生进行设计、画图、领料、制作等。参与全过程的学生完成操作后,由操作最好的小组进行总结,最后大家共享成功经验。这种更加注重学生操作能力、操作兴趣的教学模式,让该院实现了由“理实一体化”向“工学一体化”的转变。

  “让学生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通过在校学习,不仅教育学生掌握一门技能,还让学生学会做人,增强敬业奉献和感恩意识,将来找到一个好企业、好岗位,这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目标和心愿。”该院院长殷东兴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真谛。

  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操作兴趣的教学模式让学院实现了由“理实一体化”向“工学一体化”的转变。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相当于在工厂当学徒,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直接上岗,不仅培养了“技能+学历”的复合型人才,更锤炼了他们的“工匠精神”。

  订单培养

  校企紧联手招生即招工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孵化器。”殷东兴说。

  近年来,该院坚持“打造品牌,创建名校,实现名校配名企”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办学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毕业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以及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自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学生素质就业新途径。学院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机制,先后与多家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在人员配置、设备投入、培训模式上实现了深度融合。企业为学院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建设实训室,设立助学金;学院提供师资,建立专班,定向培养,校企双方搭建了就业“直通车”。目前,学院组建了29家机械装备和化工类相关企业、14所职业院校加盟的河南省机械成型技术技工教育集团。作为集团理事长单位,学院积极组织校企职工互培、项目研发、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有效推动了校企共融、合作发展。

  通过高平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学生推荐率100%,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95%;学院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的师生有100余人次;学生在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1个、二等奖67个和三等奖83个的好成绩。

  为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院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并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中,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树立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就业意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院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育人风格和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享誉社会,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成员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技工学校”“河南省机械成型技术技工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为解决校区分散、管理成本大、旧校区房屋陈旧、危房逐渐增多等问题,该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在市人社局牵头组织下加紧实施。该项目被市政府列为市职教园区二期工程,也是市重点项目。新校区规划在校生人数1万至1.2万人,占地约6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随着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该院将极大地拓展我市社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增强我市各企业提升职工技能培训的能力,必将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我们坚信,借新园区建设之契机,市技师学院也一定能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郭树勋/文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本报通讯员 李豫川/图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