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原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并组建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牢牢把握“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总要求,坚持“日常工作当先进、重点工作争一流、亮点工作创品牌”的工作标准,勇于攻坚,破解难题,为推动我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同时,创下了多个人社工作品牌。
承接开展10个国家级、
省级试点工作
近年来,市人社局分别承接开展了全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控重点联系城市试点、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国第二批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试点、全国创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试点、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全省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全省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全省居民医保及大病保险信息系统上线试点等工作,总量已达10个。
两次蝉联全国军转干部
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十二五”时期,我市健全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5年完成268名军转干部和135名随调(随军)家属的安置任务,加强对22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我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市军转办分别于2009年、2014年被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中组部、人社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蝉联五年表彰一次的“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在全省率先实施
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制度
我市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工作,出台了《焦作市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试行)》,市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行为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通告》,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每年在元旦、春节、麦收、秋收期间,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检查活动,帮助农民工讨薪。已发放农民工工资卡2.9万张,对30家欠薪企业提出警告,将18家严重欠薪企业纳入“黑名单”、清出我市建筑市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金额和人数呈下降趋势。
2014年7月,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被人社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工商总局办公厅评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单位。
我市入选“2013年度
中国地方就业创新十大事件”城市
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全省就业创业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会上,我市分别介绍了经验。2014年1月,中国就业促进会评选的“2013年度中国地方就业创新十大事件”,我市是河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市人社系统获得市级以上
荣誉360项次
近年来,我市获得的上级荣誉和各方好评不断增多。王铁、王艳玲等省领导先后7次对我市人社工作批示表扬。5年来,市人社系统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360项次。2012年以来,我市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成员单位。
争取上级人社工作资金56亿元
近年来,我市争取到的上级资金不断增多,已获得国家、省级支持我市社保、就业、人才工作资金56亿元。
破解难题,争创工作品牌增多
我市重点破解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村村设立人社服务站、开通“人社一点通”手机求职软件、城镇医保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制度、全民技能振兴工程“633”培训模式、公务员聘任制、焦作英才“588”计划、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考试制度、农民工工资卡制度等工作和做法,在全省人社系统得以推广。
引进国外专家
开展工作保持全省第一
“十二五”时期,我市引进德国、法国、瑞典、以色列、俄罗斯等国专家218人次,为4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其中,多氟多化工股份公司引进外国专家进行氟磷酸锂生产技术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领先行列。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引智示范基地,其大功率环保铬气缸套关键技术研究是国家高端项目。
我市引智项目执行率、引进专家人数居全省前列,引进国外专家开展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我市是德国高级专家组织在中国最佳合作伙伴之一,也是该组织在河南省的最大合作伙伴,合作项目占到全省项目总数的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