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脚步 今日风采丨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甲子呵护一座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甲子呵护一座城
——记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传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医院旧址
  1954年建成的中央医院主楼
  焦煤五官医院老楼
  2008年投入使用的门诊综合大楼
  2014年投入使用的21层新住院大楼
 
   

  1956年7月9日焦作建市。

  早在1948年,这家医院就已诞生。

  60年来,她一直在凝神倾听着焦作这座城市的脉搏,感知着焦作这个城市的爱与痛、苦与乐,并且长成焦作的一部分,守望着一座城市的安康。这家医院,就是焦作地区老百姓通称为“中央大医院”的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这,也彰显着一座城市对于一家医院的认可与信赖。

  甲子沧桑,杏林春暖。该院自成立以来,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医院幼苗到守护焦作人民健康的参天大树。2014年,该院新建成的一栋高21层的现代化住院大楼拔地而起,承载的不仅是一座医院的腾飞之梦,更寄托着焦作老百姓的民生期盼。

  一个城市的健康引擎

  始建于1948年的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开始是由2个人,一个木托盘、两把镊子、一把剪刀发展起来的,1949年7月正式建成一所煤矿系统综合性全民所有制医院。过去,被踩在脚底下的矿工享受了免费的医疗,家属们享受半价的医疗费,这让翻身解放的矿工第一次感到了当上国家主人的骄傲。

  时间的车轮走到了1954年,这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焦作矿务局王封医院改名为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并搬迁到目前所在地。当时,该院已经设立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

  到了1956年焦作建市时,这家医院已初具规模,而且名医云集,人才济济,已然是焦作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健康引擎。

  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倪鸿铿,1950年3月经招聘来到该院工作,是该院内科主要创始人,在内科诊治方面在我市享有很高的声誉。

  1934年毕业于吉林省基督教爱尔兰长老会辽宁医科学校,又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的孙述武,1950年经招聘来到该院工作,是该院外科主要创始人。当时,我市外科的发展与提高,与他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1948年毕业于旧国防医学院专科第八期的眼科医生刘信友,1951年来到该院带领该院眼科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眶内肿瘤摘除、眼睑再造等10多项高难度技术。

  1952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的岑军辅,是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53年,他调到该院工作,其在肺结核、散发性脑炎等治疗方面造诣颇深,有两篇论文曾在国际防涝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

  1952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的刘景全,当年来到该院从事放射工作。他在全市首先开展了唾液腺等新业务,并带领科技人员开展了胃双重造影等替补焦作地区影像诊断学空白的20余项新技术。

  1954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的刘桂森,经国家统一分配来到该院工作。他经常深入井下查探矿工病因,改进诊疗方法,并在内科推行先进疗法。担任院长期间,他确立了“病人第一”的办院方针,为该院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4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的王一声,也是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54年,他来到该院工作,1959年便成功开展当时属于国内先进技术的贲门癌和食管癌切除术。之后,他相继开展了“心脏二尖瓣狭窄手指分离术”等填补我市医学空白的高难度新技术20多项,抢救了大量的严重胸和腹部外伤患者。

  195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的黄宜厚,当年分配到该院工作。他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医治顽固性心力衰竭、肾炎等具有一定成效。他曾三次被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河南省委号召向黄宜厚同志学习。

  1954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药剂专修科的叶庆生,当年分配到该院工作。1971年,他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制取注射用葡萄糖原料取得成功,并研制成功地卡因针剂。

  1954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本科的朱裕梓,当年分配到该院工作。他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弓形腿截骨矫形治疗等有所改进与创造,同时还将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临床。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的袁一新,当年分配到该院工作后,率先开展了脊椎结核病灶清除并脊椎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和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不完全断肢再植术等新技术,填补了我市医疗10余项技术空白。

  195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的钱佩芬,1955年分配到该院工作后,组织研究改造了苏生器,解决了当时设备不足、小儿肺炎的吸氧安全问题。

  正是他们,在我市建市之初就将我市医疗技术水平托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他们,用精湛的医术筑起了一道抵御病魔的健康长城,缔造了一片护佑百姓的生命绿洲,为促进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正是他们,擦亮了“大医院”这块金字招牌,让这个称呼深深烙在焦作市民的心中。

  半个多世纪的医疗传奇

  时至今日,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已经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了60年。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以其强烈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树立了自己的优势和品牌。她凭借过硬的诊疗技术和显著的治疗效果,为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为焦作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2年,我市7个矿的工人因吃被污染的羊肉,发生食物集中中毒,1213名工人经该院抢救全部治愈。

  1976年,该院先后接收唐山地震伤员110人,经该院多方抢救,全部转危为安。

  1994年,解放区一村办小学36名小学生口服碘油胶丸过敏,中毒学生主要症状是手脚发凉、发麻、头昏头痛。经该院紧急治疗后,学生们全部康复。

  2003年,我市的非典疑似隔离病房就设在该院,该院医护工作者们纷纷递交申请书,要求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工作。他们在隔离病房战斗了60多天,终于迎来了战胜非典的喜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消息传来,该院医生、护士纷纷报名,要求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去。该院数十人组成的医疗救护小分队,先后分两批赴四川灾区提供最及时、最有力的支援。

  在甲型H1N1流感诊治、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该院上下积极参与、勇担责任,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受到省、市及全国总工会等的表扬。

  “以精湛的技术取胜,以优质的服务取胜”是中央医院长盛不衰的法宝。为了抢占高、精、尖技术的制高点,该院按照“树名医、建名科、铸名院”的科技兴院战略,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在不同时代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医,他们至今仍被老百姓津津乐道。

  撰写《催产素应用》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曹助俊;独立研制的后尿道狭窄切除器录入《中国专家名人词典》的宋汝田;在骨科开展断腕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多项全市首例手术的宗维恕;阅读病理切片上万例,在全市首先开展流行出血热和斑疹伤寒病理形态学动物实验研究等多项病理学新技术的李宗元;克服各种困难,先后研制成功断层摄影装置、耐油涨缩器、特种X线窗口、X线铅防护室的新设备并开展断层摄影灯新技术的郭振华;在产科方面对解决头位难产等症有高超技术的匡美珍;在组织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衰、多脏器衰竭等危重疑难病达国内先进水平的郑好让;北京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开展应用大黄粉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等10余项新技术的李维重;在妇科和产科不断研究创新,降低住院孕妇子痫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的王军……这些专家早已退休,是上个世纪该院的中流砥柱,如今仍战斗在医疗一线的名医,则是该院续写医疗传奇的希望所在。他们中有享誉豫北地区的肾病内分泌专家李宽、心脏病救治专家彭跃华、率先在焦作市开展大量血管外科新技术和新业务的邱福轩,有我市关节外科专业领军人张之智、担任焦作市脊柱外科学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吕宏乐、享誉省内外的孔祥臣、邵延臣、赵永体、张景龙、汤永新、王永富、周俐、吴静、王艳莉、赵风云……正是他们,为该院新跨越、新崛起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发展动力。

  在一个又一个名医的带领下,该院不少科室正向着各学科的市内、省内、国内先进水平发展,创伤急救技术跨入中南地区煤炭行业领先地位和全国煤炭系统先进水平;神经外科采用先进的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显微镜下脑部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神经内科开展的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治愈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呼吸内科与麻醉科合作开展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煤矽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骨科开展关节镜手术5000余例,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手足外科开展的断指(趾)再造术、脊柱外科治疗脊柱侧弯和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

  去年,该院特别表彰了2015年度科技标兵,对该院近期涌现出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张景龙、张之智、赵永体、周海波、邱福轩、孙红蕾、徐亮、李庆伟、杨培金、成守金、姚晓松、贾艳领进行表彰。此外,该院还表彰了一批“科技新星”,他们是眼科一区科室负责人蒋乐文、心胸外科副主任李立明、骨科一区胡金明、儿科副主任田艳荣等。

  60多年来,该院“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在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中缔造出一个个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温暖全城的“大医风采”

  翻开该院院志,在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94年7月12日,该院收治沁阳市崇义镇一个5岁女孩小楠楠,其受亲生母亲虐待,遍体鳞伤、生命垂危,其父随身只带600元钱,根本不够抢救需要。但是,该院从人道主义出发,收下了小楠楠,并立即为其做了手术治疗。时任市领导刘其文在看望小楠楠时,对中央医院高尚的医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爱心义救温暖全城的事情,在该院还有很多。今年1月,该院医护人员的爱心义举,又一次感动了全城。

  事情是这样的:1月16日晚,在单位值班的神经外科二区主任赵占升经过门诊楼时,听到几声婴儿的啼哭。他在一张凳子前看到一个用被子包裹着的婴儿,被子里面放着一个奶瓶,奶瓶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2015年5月19日”。赵占升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是被父母遗弃了,字条上写的是孩子的出生日期。这个孩子只有8个月大,是个女婴。他将女婴抱到神经外科二区的病房暂时收养,并为她取名为小丢丢。赵占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有关女婴的信息,拿出600元钱让护士给女婴买奶粉和衣物。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得知消息后,也纷纷给女婴送来衣物和食品。该院院长薛喜庆和其他院领导纷纷来看望。该院为女婴作了各项检查,女婴身体健康,只是颅内有少量积液,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自行痊愈。此事经过新闻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全城爱心发酵,几十位爱心人士来到该院看望小丢丢,并送来奶粉、纸尿裤等婴儿用品,还有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因一直等不来小丢丢的父母,赵占升决定将其送往市儿童福利院。送走前,该院医护人员给小丢丢买了不少衣服和食品,之后也不时地挤出时间,购买一些礼品到市儿童福利院探望小丢丢。

  该院平日里给予患者的爱,犹如涓涓细流,一路欢歌,奔腾不息。在该院,一项爱心护理活动,在该院护理团队的坚持下,已经连续开展10年。对于一些已出院且留置胃管、尿管的患者,该院护理人员常常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将护理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中。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家属,尤其为长年卧床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该院开展此项服务,并不收取上门护理服务费用,护理人员也没有任何补偿和报酬。以前,开展此项服务的护理人员,打电话联系患者还要自己花钱;上门服务也由她们解决,或者自己坐车,或者骑车。如今,院方已为相关科室配备了手机,电话费用由医院承担,此举有力地推动了爱心护理活动的开展。在市东方红青年志愿亭,细心的市民这两年经常可以看到该院志愿者服务队的身影,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开展爱心义诊活动,引导群众科学就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健康保健知识。

  一位来自博爱县月山镇的患者在给该院的感谢信中写道:一次,我在大医院看病时,发现自己所剩的钱不够回家的路费。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医生,我不好意思地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他讲明原因,他不由分说地掏出10元钱“借”给了我。我说,咱俩又不认识,你不怕我是个骗子。他说,你的手里拿着药,一定是来看病的,不是江湖上的骗子,对病人如亲人,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医院一贯的优良传统。我再三问这位医生的姓名,他留下一句话——你记住焦煤中央医院就行了。

  六十多载风雨兼程、矢志不渝,一代又一代“中央医院人”,用爱的誓言呵护着怀川儿女的幸福与安康。

  患者至上的人文关怀

  “爱在左,同情在右。”冰心先生的这句话,在医院的服务过程中尤为重要,其核心便是人文关怀。创建于1948年的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建院以来,该院十分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该院院长薛喜庆表示,现代医院都拥有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医疗设施,但病人对一所医院、一个医生的评价,最深刻、最恒久的是人文关怀。只有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关注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让病人感受到医学人文关怀所带来的亲切和温暖。

  “医院的发展不单单靠技术,更要靠人文关怀!”该院党委书记李宽说,最基层的人文关怀,就是能够为就诊的患者提供一系列方便,从门诊到病房,角角落落都让患者感到温馨。

  如今,踏进该院新的住院大楼,你会发现,“患者至上”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每层都开辟了专门的休闲空间,可供患者、家属坐着休息或观景。在这里,患者和家属不仅可以看电视,还可以无线上网。穿梭在新住院大楼各个病区,每到一个病区都设有晾衣间,让住院患者晾晒衣服。

  最值得关注的是病房,这里更能体现出该院对患者的关爱。该院把采光和通风好的房间全部交给患者使用,所有的病房一律按宾馆标准来装修。每个病房都配置有40英寸液晶电视机及独立卫生间,还设置了壁橱、床头柜等,让患者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馨。为充分保证患者隐私,搞好人性化服务,每张病床之间还安装了活动式隔帘,给每张病床家属配备了高档折叠椅,白天当椅坐,晚上当床睡。

  为了给患者康复提供一个别致的休闲空间,该院在新住院大楼东边改建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大花园,创造了一种错落有致、芳草茵茵、花木葱茏、曲径通幽、赏心悦目的舒适环境。与此同时,该院与时俱进,及时开通免费wifi服务,让进入医院的每个人均可享受免费wifi带来的上网便利。

  医院停车难是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感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院在院内先后开建了3个大型停车场,能够同时容纳400辆汽车停放,率先在全市解决了有车一族在医院的停车难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院停车,不用缴纳停车费。

  为了营造一个高标准的就医环境,该院新住院大楼14部电梯全部开放,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等待电梯的时间,让人们在这里体验到方便与快捷。这一系列举措,让该院以最短的时间改变了人堵、车堵、心堵的状况。

  追求卓越的住院环境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该院每一名员工身上。去年3月,该院护理部派出10名护士长到北京武警总医院参加为期一周的护士礼仪“魔鬼式训练”,接受从形体到谈吐的全方位改造。北京武警总医院参照国航空乘人员的标准,为护士量身打造一套最新的职业礼仪规范,并在国内医院率先推行护士礼仪培训,如今已成为国内护士界礼仪学习培训的标杆。该院10名护士长在学成之后,分成小组在全院开展护理礼仪培训工作,迅速把护理礼仪标准传授到每一名护士。不仅护士学礼仪,医院的职工也得学。该院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服务礼仪培训,来自机关、后勤、临床1200余名职工参加了培训,每期结束后,都要开展服务礼仪展示活动。亲切的问候、甜美的微笑、优美的姿态、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和规范文明的用语,该院员工在礼仪培训中呈现出来的新形象,改变着医疗单位严肃、沉闷的就医气氛,让不少前来就医的患者眼前一亮。

  “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河南省医院管理年暨‘三优一满意’先进单位”“河南省百姓最满意医院”……如今的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满载着一项又一项荣誉,乘坐时代的高铁,朝着建设“豫北一流、中原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型医院的目标阔步前进,与城市的发展建设一起腾飞。

  (本版图片均由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