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脚步 今日风采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化蛹成蝶”展宏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蛹成蝶”展宏图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跨越发展回眸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传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编者按

  创新作为一种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有创新才有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医院要跨越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基于这一理念,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班子以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全面审视形势,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创新,其高标准、大目标、大投入、超常规、跨越式、高速度的发展模式令同行为之惊叹,让全院职工为之自豪。“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近六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路高歌,在焦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请看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报道——

  创新,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创新,是持续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创新,创新,不断创新!”这已经成为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焦作市肿瘤医院)追求的精神力量,也是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进前行的号角。近六年来,该院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改革创新的勇气,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博采众长,用一流的业绩写就了一部“化茧成蝶”的跨越发展史。

  不辱使命

  创新发展思路 大笔纵横写春秋

  沿着岁月的河流,我们回溯到2010年的那个金秋九月。就在这个月,李富梅被任命为该院院长,挑起了医院发展的重担。

  事业是一盘棋,成败源于决策。上任伊始,李富梅凭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气魄,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千方百计寻求医院发展大计。最终,领导班子把发展关键锁定在“创新”两个字上。创新,一个激情澎湃的词汇,更是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该院领导班子认为,如果一个医院不进行创新,那就会故步自封、死水一潭!如此一来,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那势必会落伍淘汰。

  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于是,该院全员动员,进行了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教育。经过反复研究,该院大胆地提出了“建设省内一流的三甲医院、著名肿瘤防治中心医院”的美好愿景。

  为加速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迈进,该院以长远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积极运作,协调沟通,于2014年5月8日成为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此,“一家三院”的“医疗航母”,承载着全市人民关于健康的梦想开始起航。

  河南理工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五。该院是市医疗卫生战线的排头兵,又是我市卫生系统创新发展的典范,在肿瘤诊治上独树一帜。一个是重理论、科研的高校,一个是重临床、实践的医院,两强的“联姻”,双方优势得到互补,达到了“1+1大于2”的功效,为我市老百姓共同打造一个高端的医疗品牌,让患者在双方的合作中受益。而这,也是该院近年来不断追求内涵发展,努力提高医疗教学、科研、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的重大举措。今后,河南理工大学强大的“医、教、研”优势资源,将给予该院一个巨大的发展平台与强大的依托力。“成为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开了我院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我们认为,有研究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优势,有优势才具有实力,有实力才会有新的发展。放眼国内外,很多高水平的、顶尖的医院都是大学的附属医院,而高水平的附属医院都源于自身很强的研究能力。”在新建医院的开工仪式上,李富梅说,“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专家在高校承担教学任务,而高校又为我们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使我们以临床为基础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临床水平,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都通过研究来实现,这样一种良性互动,必将使医院发展得更好。”

  医院要腾飞发展,硬件环境是基础。面对医院空间面积狭小等“短板”,该院决定把硬件建设作为突破口,打一个翻身仗。

  在该院领导班子运筹帷幄下,曾完成了一次美丽的转身——“双子星座”的内、外科大楼“横空出世”,成为该院最新的景观,大大改善了焦作市群众的就医环境。而这,也创下了我市医疗界令人惊叹的“二院速度”。如今,二院人搬进新大楼的兴奋劲还未过,该院示范区医院项目又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工奠基。此举揭开了该院发展史上新的篇章,彻底突破该院长期以来制约医院发展空间的土地瓶颈。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把肿瘤防治作为重点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着40多年的肿瘤治疗临床经验。近年来,该院始终瞄准国际肿瘤医学前沿,形成了突出的肿瘤专科特色和技术优势,肿瘤诊治技术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对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细胞生物治疗,宫颈癌、卵巢癌、外阴癌根治,肺癌、乳腺癌、口腔癌的综合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该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将干细胞移植这项世界先进技术应用到肿瘤治疗的临床中在全国领先。基于此,2013年年初,经省卫生部门批准,焦作市肿瘤医院在该院宣告成立。

  一个单位及其企业能否做强做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优劣。为了把握好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该院在省内率先引入专业的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同时,该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很多个周六周日,奔赴各地参加管理培训,在医院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上挺进再挺进。最终,该院提出了“精细管理铸品牌、责任目标强内涵”的工作主题,并以“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为依托,形成了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督导、有进度、有反馈、有奖惩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卫生部的“十大核心指标”和“JCI患者安全标准”为质量硬指标,该院创新引用国际领先的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模型,建立了院、科两级综合目标管理体系,完成了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

  为了全面打造现代化、功能完整、性能卓越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该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对硬件和软件平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三个阶段的数字化项目建设,该院以领跑者的姿态,打造了全市乃至豫西北首家数字化医院。2014年1月16日,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该院召开,“二院经验”成为全市卫生系统数字化建设中议论的焦点。该院开展的数字化建设,让管理更加精细。比如,电子处方规避了“天书”处方、大处方和用药冲突;电子病历可以自动记录最后修改时间,杜绝事后修改病历的行为。

  而置身于高起点之后,在创新理念引领下的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胸怀更大格局,登高望远,实现着更快的发展。近年来,该院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的医院建立联系,开启了国际交流:邀请新加坡中央医院院长吴汉升来院讲学,邀请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附属木洞医院院长一行来院参观交流,举办国际肿瘤防治学术交流会等。近年来,在我市有关部门协助下,已有10多位外国专家来到该院进行学术指导与业务交流。与此同时,该院不少医学专家通过各种渠道走出国门,到国外医院进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诊疗水平。经过一系列创新管理举措,该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2011年和2012年,该院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称号。

  不负众望

  创新医疗技术 大医精诚铸品牌

  在对医疗技术要求日益苛刻的现在,任何一个患者在选择医院时,首先想到的是:“这家技术如何?能否治好我的病?”为此,该院决定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医疗诊治制高点,追赶国内先进医疗技术,提升整体服务患者的能力。

  在2012年8月份举行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该院独立完成的一项科技成果——《高场磁共振对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打破了我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多年与医疗领域无缘的局面;甲状腺乳腺外科二区主任许菊萍开展的超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获得了市政府2011年科技计划经费支持项目10万元,实现了该院在全市科技计划立项上零的突破。尽管在一些学科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该院清醒地认识到,与省内、国内一些知名医院相比,其技术上的差距依然明显。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全院员工向“高、精、尖”看齐,该院2012年召开了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并一次性拿出数十万元,奖励2012年度9名获得市科技成果奖的医务人员。同时,该院成立了以李富梅、杨永国为组长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以此全面提升医疗技术、管理、服务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激发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该院还通过创新技术引进新模式,快速提升该院诊治技术。其中,让专家走出国门,学习进修世界最前沿技术,成效最为显著。

  去年3月份,该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宣统通过参加中德交流基金选拔考试,被公派到德国进修学习3个月。此前,该科副主任郭金城和妇瘤科一区主任王虹,以同样的方式被外派到德国交流学习,从中学习到不少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

  此外,走出国门的还有该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二区主任许菊萍和妇瘤科主治医师孙丽莎,她们被该院推荐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附属木洞医院交流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该院还组织十几位科室负责人到新加坡“取经”。

  在不断创新的感召激励下,该院医务人员把一颗颗爱心、满腔赤诚都献给了自己为之钟情的医疗事业。他们以严谨的科学创新态度,不断扩充和吸收医疗新技术新知识,努力为患者服务,用创新推动着医院的发展进步,使医院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前不久,该院骨三科在豫北地区率先独立开展机械手微创治疗脊柱肿瘤。据介绍,以前,该手术操作是手工注射,医生不但吃射线,而且在手术中会因躲避射线影响操作,如控制不好,将出现渗漏以及注射不均匀等并发症。如今,该科采取机械手操作,事先计算好注射量、硬度,医生在一边遥控指示下操作,使药液能够在机械手操作下准确均匀注射,有效减少并发症。目前,该技术国内开展不多。去年,该科同样在豫北地区率先开展3D打印膝关节置换术。而这,仅仅是该院开展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

  为了给技术创新创造条件,该院采取“内引外联”“借鸡生蛋”等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引进适合各专业发展需求的医疗设备。近日,该院再次以先行者的勇气引进了一台国际尖端的新型3.0T超导磁共振。“这台3.0T超导磁共振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全球最新款,在我市甚至全省都是首台。”该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李彩霞说,“3.0T超导磁共振的类PET成像,为肿瘤疾病检查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可以早期发现转移性病灶。磁共振检查本身是一种无放射性损伤的绿色检查,加上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肿瘤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医生的综合评估起到关键作用,在临床和科研方面都有较高价值。”省内领先的西门子大C臂数字化平板造影系统、世界新一代顶级64排CT、医用直线加速器汇……该院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尖端、最完备的大型影像诊断设备。

  今天的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临床到医技,从医生到护士,一种难以抑制的创新激情正喷涌而出。这激情,是不甘落后的锐气,是敢为人先的志气,是追求卓越的勇气;这激情,振奋了该院的精神区位,营造了该院的发展气场。

  “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开别人开不了的刀”,随着该院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催生一大批优势学科,至此,代表领先医疗技术水平的市级医学中心在该院已达到了10个。同时,17个市级研究所和专业委员会也分别设立在该院。目前,该院拥有19个省、市级重点学科,在焦作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创新铸就领军品牌。继“看肿瘤,到二院”之后,“看心脏病,到市二院”又在焦作老百姓中流传开来。如果说肿瘤技术是该院步步经营、稳扎稳打的结果的话,那么,心脏诊治则是该院采取“弯道超车”,引进、消化先进技术新思维的结果。2014年,为了抢占心脏外科发展制高点,该院领导经过多方努力,与心脏手术量稳居国内综合性医院首位的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将国内顶尖的心脏外科技术,直接移植到了该院。每周,该中心将派出专家到该院轮流坐诊以及实施心脏手术。在该院领导看来,此乃一举两得:一是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可以一对一帮扶,提升心脏诊治整体技术水平;二是让我市的心脏病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心脏医疗服务,让他们少花钱就能找北京心脏名医看病,有效缓解了我市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今年年初,该院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还改变传统模式,创新救治手段,集全院之力打造脑卒中治疗基地。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家属对脑卒中认识不够,未能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有溶栓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从而耽误了治疗时间。此外,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评估、术前签字等一系列工作会存在一定困难,很多患者也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何做到脑卒中救治提速呢?该院副院长谢向东坦言,关键在于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壁垒。

  谢向东说:“今年年初,院长李富梅和我带领相关科室的十几名专家,专程到国内卒中治疗最好的医院——天津环湖医院深入学习。回来以后,我们就组建了一支由急诊科、神经内科、外科、心内科、介入科、麻醉科、CT室等科室专家参加的抢救团队,并加入‘绿色通道之卒中群’微信群,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将脑卒中诊疗阵地前移,全力打造高质量的脑卒中一站式医疗服务模式。”诊疗设备先进、多科协作密切、技术水平精湛……如今,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努力打通脑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在脑卒中诊治上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打造一个令患者非常信赖的救治品牌。据悉,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即将在该院挂牌成立。该中心将全面指导焦作地区和相关单位建立科学有效的脑卒中多学科组织构架,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脑卒中救治方案,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整体救治水平。我们很快将会听到,“看脑卒中,到市二院”在焦作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

  “我们从临床经验和医院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得力的创新举措,能让一个医生医术脱胎换骨,能让一所医院不断走向新生。”李富梅说。以“差异化发展”为目标,以借力借势为手段,坚持定位,不等不靠,该院上下已经形成了一心谋发展、求创新的良好局面,在求新求变中逐渐擦亮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块牌子。

  不愧民心

  创新医疗服务 大爱无疆济苍生

  2015年12月24日,数百位医院管理者作为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相聚北京,参加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大会,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称号。获此殊荣的在全国也只有几家。

  其实,早在2013年,《健康报》记者下基层活动就走进该院,多名记者经过深入细致采访后,认为该院在服务百姓上的多项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在《健康报》显著位置发表了长篇通讯《认认真真把服务细节做到位——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优质服务侧记》。荣誉背后是艰辛的努力,鲜花的背后是该院多年追求改善服务创新发展所付出的汗水。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大变化”的背后,开始融入更多的“小便民”,让医疗服务更接地气,让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为了弥补标志牌悬挂高低5厘米的差距,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文献,亲身体验。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动,只是为了让患者在进入该院后能够“少一次疑惑、少一次询问、少走一步路、少抬一次头”。

  为了让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该院在病区不仅为患者设置了配餐间,还配备了微波炉,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就餐。在病房中,病床之间均用软帘进行视线隔断,使患者的隐私充分得到保障。

  在该院,每位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都将一张健康连心卡发放到患者手中,卡上有住院医嘱、出院医嘱、出院药嘱、复诊日期、科主任电话、主管医生和护士电话等内容。患者出院后,该院实行主管护士、医生、医院三级联动的出院电话回访制,回访率在95%以上。对于一些特殊患者,主管医生还要亲自到患者家中回访,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康复生活。

  为了将健康服务进一步向社会延伸,该院还公开医生手机号码,全天24小时义务解答群众健康咨询,把医疗专家变成百姓身边的健康顾问。随着网络的普及,在该院,很多科室和医生开设了博客、微博、微信,并组建不同病种的QQ群,为群众解答就医疑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常去该院的市民可以发现,在该院门诊大厅,安静、有序、便捷的就医新环境呈现在患者面前。原来,该院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长、缴费排队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的“四长一短”现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去年8月,该院与趣医网牵手,达成合作,该院“掌上医院”客户端平台在我市医疗行业中首家正式上线。从上线当天起,在该院就医的患者将抛却在医院挂号、排队、等待检查结果时间过长的烦恼,坐在家中即可预约专家、免费挂号。“掌上医院”这个以信息化互联技术为支撑的客户端平台,完成了对挂号预约等传统就医模式的彻底改革,让一种全新的就医体验成为现实。随后,该院又推出网络互动平台——微医在线,通过媒体及该院的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实现微信寻医问药、微博答疑解惑,用最便捷的方式为广大焦作市民提供“私人订制”的医疗服务。

  该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锐意求“变”,因“变”而生“便”,从锐意求“变”中演绎的更多便捷、更多便利,开始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口碑相传,铸就了医院敢于创新医疗服务、坚持打造服务品牌的“金杯”。“一切的变,都是为了百姓享受医疗服务的方便。只要焦作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顺心、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医院就会一直向前看,用改变迎接未来。”李富梅说。

  作为一个背负广大患者生命与健康之托的公立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终不忘初心、造福社会。

  为增强女性健康意识、改善我市女性健康发展状况,该院连续9年坚持举办关爱女性健康公益活动。从2008年开始,每年三八节前,该院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抗癌协会组织开展“春暖万家 关爱女性送健康”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妇科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大型义诊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女性架起一座健康的桥梁。据统计,9年来,该院先后查出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卵巢肿瘤、乳腺癌早期病变等各类疾病数千例,使上千名患者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在这项公益活动中,该院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彰显了公立医院的感恩情怀和公益力量。同时,该院医务人员组成的焦作市抗癌协会志愿者服务队,曾荣获“焦作市志愿服务市长奖”优秀奖。

  对于偏远的农村患者,该院开展了专家义诊下乡活动,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专家服务。伴随一次次“爱心义诊”,该院医务人员的足迹踏遍全市的角角落落。与此同时,该院还与30余家基层单位确立定点协作关系,定期派出专业医疗专家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查房、坐诊,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博大胸怀。

  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该院还将爱心延伸到万里之遥的新疆。2011年,当新疆“无娘”幼儿小华华因患心脏病、脑瘫、白内障求医无助时,该院伸出援手,将其接到焦作医治。经过41天的精心治疗,小华华在该院成功接受了心脏手术和双眼白内障手术,书写了一段让人无法忘记的爱心传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