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18岁的我只身一人从乡下来到人生地疏的焦作,目睹了30多年前的小焦作,伴随着个人的成长,我也亲身感受了如今大焦作的发展变化。
1982年春,我到焦作汽车中心站当了一名汽车修理工,每天为外出的客货汽车保养维修轮胎。当时,中心站外的十字路口叫南口,南口向北跨民主路铁路立交桥,到服务楼、和平街商店、百货大楼、人民公园;向南是二医院、焦南百货商店、焦南旅社和火车站。再远一些,解放路上的百货大楼向东是焦作矿业学院、东方红广场和人民医院,向西就是和平街和新华街了。当时焦作范围不大,能玩的地方也不多,最热闹的就数民主路百货楼到火车站区间。
大概在1985年后,解放路东延了,建设路拓宽了,特别是建设路成了市区最宽并设有街心花坛和街心雕塑的街道。昔日的南口建成了“腾飞”雕塑,成了当时焦作的地标建筑。除了人民公园外,焦作还建成了月季公园、雕塑公园;除百货大楼外,还新建了贸易大厦、新亚商厦、友谊商场等;除新华影院、焦作剧院、艺新剧院外,东方红影院改成了焦作人民会堂,腾飞大厦、山阳宾馆相继开业。逐渐地,焦作娱乐休闲的地方多了起来。
腾飞的焦作像长了翅膀,日新月异。30年前,焦作仅有370平方公里,目前面积4701平方公里,人口由几十万人发展到如今的370万人,城区面积从38平方公里扩大到106平方公里。交通方面,那时市区仅有几条城区道路和一座民主路铁路立交桥,现在,市内不仅有万方桥、南水北调跨渠桥,迎宾路、人民路等精品路段,还有高铁直通省会郑州。园林方面,北有焦作影视城、缝山公园、闫河公园、黎明脚步公园,西有森林公园、焦作生态园,南有龙源湖公园、大沙河公园等。
弹指一挥间。年轻时的我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一有时间不是到中心站图书室,就是到远一点的焦南新华书店,后来到位于解放西路的市图书馆借书、看书,这样的生活为我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期间上了大学,入了党,转了干,先在企业从事共青团、党务工作;后来进了机关,从事修志工作25年,成长为一名县级干部。焦作这座城市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成了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