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焦作市义务教育优秀学校系列报道·市第十七中学篇 上一版3
追求卓越 永葆一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追求卓越 永葆一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学校正门
  市第十七中学领导班子成员
  优秀的2016届教师团队
  2016年焦作市中招成绩全市前10名学生:
  郭琪玥、鹿静雯、王茜
  该校在2016年中招考试中被焦作一中录取的学生
 
   

  焦作市第十七中学2016年中考再创佳绩,该校学生王茜、鹿静雯、郭琪玥分别进入全市前10名,位居全市第一。焦作一中统招录取170人,位居全市第一;另有9名超过焦作一中统招录取线的学生被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焦作校区宏志班等学校录取。焦作十一中统招录取105人,同样位居全市第一。超过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共418名,除焦作一中、焦作十一中录取的学生外,还有143人被其他学校录取,省级示范高中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一。

  近30年来,市第十七中学佳绩不断、人才辈出,成为焦作市初中教育的一流学校,其秘诀何在?近日,记者走进市第十七中学,感受其“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永葆一流”的十七中精神。

  敬业的一流教师团队

  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在于其优秀的教师、优良的传统和育人的理念。市第十七中学现有教师206人,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95人,河南省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人,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52人。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高、敬业奉献,富有创新精神,是十七中作为一流学校的有力保障。”该校校长刘爱国告诉记者。

  当下,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差不大,但为何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会参差不齐?刘爱国说:“其原因在于,一个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追求的信念不同。把一个学生教好,不仅需要充沛的阳光雨露、土壤水源,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教师做好每个细节以及不放弃每个学生是十七中多年延续的传统;让每一个进入十七中的孩子都能变得更优秀,是十七中每一个教师的追求。”

  该校教师不仅有过硬的教学水平,更有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责任心。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校领导每天都会早于师生出现在学校,班主任都会早于学生进入班级。

  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十七中是一所底蕴深厚、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要维持不难,但要求发展、求突破,永做一流学校就必须与时俱进。”刘爱国说。

  十七中在教学和管理中一直坚持永不停步,不断创新,保留优势,改进不足。在其他学校让学生“自由”成长的时候,十七中就开始抓课堂、抓辅导、抓作业;当其他学校开始补课的时候,十七中已经有十几年不利用假期、周末补课,而是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抓学习效率,落实学习效果;当其他学校加大作业量时,十七中已经开始实施分层次作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进行自主管理。

  为解决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刘爱国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目标,还要营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曾经有人问哈佛大学的校长福斯特:“你们哈佛大学最想要什么样的学生?”福斯特回答:“哈佛大学需要的是那些思路清晰,做事有条理的学生。”现如今,十七中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培养学生。这种深入研究、挖掘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依循规律做教育的理念,使十七中取得了一年又一年的辉煌业绩。

  精细和谐的德育管理

  刘爱国说:“教育工作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十七中办学旨在促进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使教师得以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尊重成长规律,塑造孩子的人格品质。”

  德育工作,贵在践行。该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精心筛选,编印的《十七中学生手册》包含学生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学习培养等内容。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走廊文化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该校还建立了以班级目标管理、班级岗位管理为中心的班级考评制度。该校抓行为促学风,以学风促校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进入市十七中学可以发现,不论上课还是自习,不管教室有没有老师,学生都能认真学习,或自主安排学习任务,或做作业,没有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间走廊内、楼梯上没有学生追逐打闹。

  十七中坚持教育要服务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采取科学、灵活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社团培优”“分层教学”“个别补弱”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提升,使每个学生的成长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关注。该校还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焦作市先进党支部”“焦作市文明学校”等称号。

  追求卓越的教育成绩

  学校首先要让学生成人,但同时要让他们成才。作为焦作市的一流名校,该校提出了“安全是底线,质量是标杆,中招是旗帜”的目标。

  进入十七中,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无论是正在听讲、做实验的学生,还是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老师,他们都在专注地学习、工作。

  记者在十七中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在油印室许多练习题的原稿都是一片一片拼起来的,每张纸片一道题。年级主任告诉记者:“这些题目都是老师一道一道精选出来的。”

  这样的工作十七中的老师每天都在做,他们保证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和方法,还要保护学生不被题海战术拖垮,从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细”,正是“十七中”的教风:备课细、教学细、批改细、辅导细。

  每天作业批改之后、每次考试检测过后,老师们都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学上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如何让课堂更高效。追求卓越,永葆一流已经成为十七中每位老师的习惯和追求。

  一所好学校,应该是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充满关爱,共享教育幸福的乐园。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校。十七中不但中招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而且十七中的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好、发展潜力大,在今年的高考成绩揭晓后不断有学校给十七中送来喜报,3年前的毕业生一本上线人数位居市区各初中第一。近年来还有吴林峰、卢文君、杨嘉俊等20名毕业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激情燃烧的六月渐成人生的美好记忆,新的征程又将再次起航,刘爱国告诉记者:“中考是学生们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作为焦作市的一流学校,我们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成长空间。”学校欢迎今年所有到十七中就读的学生,十七中将会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创造优良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大的发展。

  本报记者 徐金华

  (本版图片均由市第十七中学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