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仝伟平)记者日前从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市公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深化交易改革,不断优化交易环境,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平稳运行,促使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410个,成交金额9.22亿元,节约资金9830.16万元,增收472.66万元,节支率11.07%,增值率3.7%。其中,完成工程建设交易项目184个,中标金额6.5亿元,节约资金6114.47万元,节支率8.6%;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80个,成交金额1.24亿元,节约资金3417.19万元,节支率21.56%;完成产权交易项目23个,公车改革取消车辆拍卖工作启动顺利,成交金额1460.18万元,增收472.66万元,增值率47.86%;完成国土资源交易项目4宗,成交金额1.18亿元;完成医疗采购项目14个,成交金额1293.24万元,节约资金253.26万元,节支率16.38%。
今年上半年,我市不断完善交易机制,在开评标环节,以“规范评标、减少废标、提高质量”为核心,实施五项工作机制:一是实施投标人代表对投标文件密封标志检查制度,确保交易公开公平;二是实施标前提醒制度,评标前对评委回避、评标纪律和评标要求进行规范性提醒;三是实施标中考评制度,对中介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工作行为定期进行考核打分;四是实施结果公示制度,由招标人公示中标候选人得分、业绩、废标单位及原因、评委会组成等;五是实施招标活动记录制度,对投标、开标、评标过程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今年上半年,我市重视制度创新,促使公共资源交易过程更加透明。我市推行了标前招标文件公示制,进一步保证潜在投标人足够的知情权,使量身定做标书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重大事项集体会商议事制度,对交易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疑难杂症,由相关部门组成会商议事组,进行集体研究决定;实行了评标过程公开制,启用评标视频直播系统,将所有评标过程同步通过候标区大屏幕现场直播,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公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牢固树立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助推大项目、服务大发展的理念,对重点投资项目在时间上优先、服务上优质,实施容缺受理制、主动协办制、预约办理制、跟踪服务制等。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实行专人值守、专人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同时,遵循行业准、分类专、专业细的原则,重点考察专家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业务科室的综合评价,建立专家精英库,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