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全国人大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莅焦检查
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
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
“旅途天使”渴望更多理解尊重
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卖粮难
旅游专列: 撬动焦作旅游新支点
市国税局组建专家团队 服务“双50”企业
徐衣显带队夜查大气污染治理情况
社会各界沉痛悼念“最美导游”韩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
□王小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能否尽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主要靠工业,关键在工业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焦作振兴的根基。新常态下,焦作的发展能不能爬坡过坎、行稳致远,能否尽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主要靠工业,关键在工业。把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主线不动摇,突出重点,找准关键,做精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工业质量效益“双提升”。

  向项目要动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项目建设是工业强市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调优存量、做强增量的关键。缺少重大项目,就缺乏发展后劲,就不能有效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因此,要集中资源、集成政策、集聚力量,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要加快推进一批工业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采取战略合作、兼并重组、并购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行业地位,加快本地产业优化调整。

  向改革要活力,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改革是活力之源。要借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调优存量、做强增量两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品由“粗”向“精”转变、产业由“散”向“聚”转变。要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要扩大焦作优势资源和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努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向创新要潜力,在科技引领上下功夫。支持创新就是支持发展,谋划创新就是谋划未来。焦作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作为科技创新的沃土,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创新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要加快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尽快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和鼓励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在全市营造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向规模要实力,在壮大企业上下功夫。要做大企业,支持部分拥有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组建集团;要做强产品,倡导“焦作品质”,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主业,打造精品,培育龙头,让市场上有更多的“焦作制造”;要做响品牌,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商标战略,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

  向绿色要持续力,在环保安全上下功夫。“十二五”期间,焦作市水环境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是容量的2.42倍和2.54倍,各城区大气环境容量全部超载。严酷的现实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绿色工业发展新路。对那些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做到不看效益、坚决关停。

  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靠的是工业;实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目标,靠的是工业;创造焦作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靠的还是工业。因此,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凝聚砥砺奋进的正能量,多鼓争先之劲,多求进位之效,不断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

  (原载于7月13日《河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