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这两天,记者采访多个导游,他们都倾诉了这样的心声。
“白天负责一团人的吃、住、行、玩,晚上还可能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有一次,一位游客自己外出吃了不干净的夜宵得了急性肠胃炎,我在医院里一直陪到第二天5时,天亮了还要打起精神开始新的行程……”
“导游是一个脑力和体力双重消耗的工作,吃、住、行、游、购、娱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游客带来麻烦,而导游就是处理麻烦、消除麻烦的人。但由于客观原因及不可控因素带来的不快,游客往往怪罪于导游,导游成了‘出气筒’。”
导游马超说,导游普遍缺少安全感,因为这个职业大都没有底薪和“五险一金”等保障,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冬歇期——每年11月份至来年4月份。很多旅行社只要有人报团就接团,很多情况下,游客给的团费低于旅行社的成本,赔的钱主要靠从游客购物中提取佣金来补。而作为具体的执行者,导游被推上“黑心购物导游”的风口浪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导游是和回扣、不择手段地赚钱联系在一起的,而导游工作的辛苦和真正的生存环境又有多少人知晓?我们多么渴望导游和教师、医生、律师一样,更多地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其实,绝大多数游客都能理解导游的辛苦,给予导游很多信任、鼓励和配合,这也让导游感受到很多温暖。只有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共享快乐!
如何保障导游权益,解除导游后顾之忧?省优秀导游翟德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出台旅游指导价,每条线路应该是什么价格要公开透明,不能一味地靠低价吸引游客,最后让导游成为“替罪羊”。
市政协委员董世坤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导游都无固定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待遇,缺乏职业安全感。现代企业管理中,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的间接报酬,比高薪更能有效激励员工爱岗敬业,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如果旅行社有完善的福利待遇,导游没有后顾之忧,自然能专心致志地工作。
市锦云旅行社总经理史传雨提到备受导游界关注的“导游专座”问题。韩滨出事时,就坐在夺命的副驾驶座位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坐在副驾驶折叠椅这个“导游专座”上而意外死亡伤残的导游有100多人,相对风险比率已经高于煤矿工人。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旅游车的“导游专座”是司机身后第一排的座位。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旅行社并没有执行。这个座位不是被卖掉,就是被乘客以“我晕车”等理由占用。史传雨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明确将这个座位设为“导游专座”,制作印有“导游专用”的座椅套,合理安排游客数量,为导游预留一个座位。
导游是一种平凡而艰辛的工作。保证导游的安全,让导游更有职业尊严,构建导游与游客的和谐关系,已成为旅游行业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