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某品牌净水机商家在洛阳开了一场产品推介会。当主持人用自来水进行现场实验时,自来水瞬间变黑,震惊了在场的市民。巧的是,台下的观众里正好有两位水质方面的专家,当场上台揭穿了商家的把戏。
专家之所以能揭穿商家的骗人把戏,根本原因在于其具备相关科学知识。要防止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骗术愚弄大众,关键是要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毕竟,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每次的“高科技”骗局都有专家“碰巧”出现。
不过,笔者更想说的是,加强科普不仅仅是为了防骗。众所周知,当前很多城市都在创建“智慧城市”,要想让“智慧生活”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梦想能早日变成现实,除了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引领,还离不开公众科学素质的支撑。一方面,科学技术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和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科普教育也只有广泛开展并惠及多数人,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群众基础和适宜的环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不论是环顾世界科技强国,还是审视国内科技强市,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在科普场馆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等方面舍得投入,公众科学素养相对较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我们来说,必须一手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一手打牢科学普及这个基础,切不可重视科技、轻视科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科普场馆和科普能力建设,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创新科普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公众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厚植创新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