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网友【北回归线】: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在就业单位干得是否顺心,能否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根据毕业生的职业经历,如何加强在校生的培养?这些都是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合作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进一步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市技师学院近期通过走访和电话联系对2015年的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0%至70%的毕业生还在原单位工作,其余的学生离职后也都找到了其他工作。
“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并不意味着学院已经完成了任务,我们还要通过回访的形式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一方面帮助离职的学生重新找到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回馈了解毕业生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加强对在校生的培养。”市技师学院院长殷东兴说,“这是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对过去两年毕业生的调查我们发现,除了少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无法适应企业要求外,企业对我院毕业生整体比较满意,普遍认为我院的毕业生能力强、适应快、基础扎实。”
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带来了该院极高的就业率,高就业率的背后是企业对该院毕业生的高满意度。
去年,该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今年达到99%,而且是被众多用人单位提前预订。数字的背后是市技师学院借助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的实践。
为了充分发挥学院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该院与企业合作,“互为基地,相互培训”。该院积极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到该院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以及现代企业对职工综合素养的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该院还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和安全操作规程,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教育学生如何尊敬师傅、如何与同事交往,如何在生产中、生活中注意安全等。该院认真做好实习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工作,校企双方进行不定期沟通,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此外,该院凭着工科人才集聚、实践能力较强的优势,以柔性项目团队方式整合资源,真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改造、产品制造、工艺编制、新产品试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并坚持为地方培养高级技师、为企业技工开展提升培训。
“互为基地,相互培训”这种模式,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也丰富了该院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该院和企业距离拉近了,资源互补,实现双赢。近3年,该院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12项,1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向该院提供价值近200万元的仪器设备,13家企业在该院开设了20多期冠名定向培养班,60余家企业成为该院的就业、创业基地。
该院以就业为目标,围绕产业用工需求,为焦作市乃至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服务。近3年来,该院共举办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各类培训班近百期,2万余人接受培训,其中大多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的已经成为企业骨干。
该院焊工专业学生冯继翔毕业后,到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做了一名焊工,短短几年已成为焊工组组长;该院学生李永健毕业后到三维戴斯酒店做厨师,不久就成为厨房主管……该院毕业生在各自行业顺利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市技师学院,备受困扰的不是毕业生如何就业,而是如何满足我市以及我省众多企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根据近几年该院招生、就业和学生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获奖的情况,市技师学院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在焦作市乃至河南省都名列前茅,企业、学院和学生都在校企合作中得到了实惠。在校企深度合作中,该院与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