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九渡村里说九渡
躬耕乐坛 让梦腾飞
让怀梆唱出时尚乡音
二股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中国传统古村落·沁阳市九渡村
九渡村里说九渡

作者: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一位村民沿着石径走过槐树底古村落。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疯长的青草淹没了一条条石径,依山而建的石屋错落有致,一棵老槐树下,碾子孤独地钉在磨盘上,任凭风雨飘过而纹丝不动,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只是紧扣的房门、满院的青草,昭示着主人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

  这就是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槐树底古村落在蒙蒙烟雨中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九渡,原为丹河第九个渡口,山民在此依山结庐,繁衍生息,形成村庄——这便是九渡村村名的来历。如今,九渡村共有13个自然村,139户,560人,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亩。九渡村的13个自然村,属峡谷地貌,除九渡新村外,其余小山村分布于沟壑之中。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保存着明清时期的房屋建筑,有宋代的城堡,还有秦砖汉瓦,更值得考察的是古村落中千年古槐树、古皂角树。

  这样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村落,曾经是省定最早的贫困村,上级各职能部门在工商、税收、贷款等各方面都给予了优惠与帮助。2010年,“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启动,为九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位于丹河峡谷景区中心地带的九渡村依山傍水、自然景观奇佳,主要景点有六郎寨、神仙洞以及九渡影视基地等。

  从九渡村向西100多米处,有一座高耸的城楼,这就是雄伟壮观的六郎寨。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在此征战,见这里山势险峻,遂依山建起一座高大的山寨抵御来犯之敌。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将此寨称为六郎寨,也叫宋寨。现在的六郎寨东西长100余米,南北宽40余米,分为外城、内城、团城三部分,有“中原第一堡”美誉。站在六郎寨上放眼望去,只见九渡村景色优美,河水清澈见底,岸边滩涂宽阔,树木茂密,当地村民在河面上分级拦坝,形成数个水上游乐区,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杨六郎初建此寨的良苦用心。

  走下六郎寨,沿着丹河向东走,一条明暗相间的沟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里,就是传说中始于唐代、兴于明清的太行水磨了。古代,人们沿着河边开挖洞沟,修渠道引丹河之水,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动力,冲击水轮带动水磨转动,进行碾磨、灌溉等活动,巧妙地运用了水力,节省了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九渡村村民世世代代维持生计的重要生产工具。随着社会变革及自然变迁,电力钢磨的出现让水磨逐浙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留下的只有几间磨坊和八盘水磨,但这记录了人类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

  在九渡村东北约500米处,半山坡有一处神秘的洞口,这就是九渡村的另一特色景点——神仙洞。沿着曲折幽长、高低起伏的岩石小路走进洞内,会发现这个洞由主洞、岔洞、套洞组成,这让全长2020米的山洞呈现九曲十八弯之势。据一位村民介绍,这个洞内四季恒温,四季如春。

  依托丹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九渡村近几年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校、修路、打井,建设文化中心、急救中心,逐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旅游产品超市等,为九渡村发展旅游业夯实了基础。

  目前,九渡村影视基地已成为焦作影视城的主要外景拍摄地,包括六郎寨、丹谷关、十字河、九渡明清小山村、葛万掌民俗村以及十渡沟内众多的古山村。村内石屋、古槐随处可见,古车马道纵横交错,加上梯田与山水相映生辉,非常适合古装戏和现代农村戏的拍摄。据了解,《卧薪尝胆》《大秦帝国》等多部影视剧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谈起九渡村的未来,该村负责人说,九渡村与河南理工大学展开合作,启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展现九渡村的文化历史;与焦作影视城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剧组在此选景拍摄。同时,该村准备在这里的渡口加大拦水坝建设,增加蓄水量,扩展水上项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