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连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针对今年降雨量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作好防汛应对准备,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为进一步增强城市防汛能力,我市在汛期来临前已对全市26座中小型水库进行了检查,完成了其中23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并积极加快群英、小柴河、孙村等剩余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推进速度。同时,全面提升小型水库管理水平,加大抢险物资、抢险力量、防汛预警设备配置力度,以最大程度发挥我市中小型水库在防汛中的有效作用。
据了解,我市山洪灾害防治区共涉及8个县(市)区、33个乡镇(办事处)、383个行政村共53.3万人,其中重点防治区域涉及26个乡镇(办事处)、286个行政村27.3万人,点多面广。面对繁重的防汛任务,我市积极开展了雨水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预警系统设备配置、群测群防体系等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共建设完成自动雨量监测站34处、多要素自动雨量监测站5处、简易雨量监测站892处、简易水位监测站149个;建设图像监测站46个、视频监测站5个;建设计算机网络与视频会议室10处、安装监测预警软件8套、开发运用市、县(区)两级山洪监测网站9个;安装预警广播833套、VPN预警计算机115套,发放手摇报警器860个、铜锣860个、手持扩音器382个;开展了预案编制、宣传、培训及演练等工作,不断强化防洪体系建设。
同时,为确保黄(沁)河安全度汛,我市积极对黄(沁)河防洪工程进行了徒步拉网式普查,对排查出的69处水沟浪窝、145处堤身残缺、11处动物洞穴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并制定应急度汛措施;对靠河工程进行根石探测,明确防守重点,落实度汛措施;开展汛前河势查勘,对沁河马铺段、尚香段、南王段等不利河势进行预估分析,汛期重点加强防守;对微波、程控交换机、G3移动固话等防汛专用通信设施进行检修和测试;开展河道内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55处,并落实监管责任单位,要求监管责任人进行限期整改。
为做好防汛检查和督查工作,我市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防汛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特别对我市的防汛队伍和料物进行再检查、再落实,确保抢险时队伍能拉得出、料物能供得上。同时,全面提高专业抢险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全力满足我市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防汛工作要求。
据悉,面对近日的强降雨天气,我市已启动了II级应急响应措施,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强化对各县(市)区、有关部门的防汛督导工作,作好特大汛情发生的应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