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7月25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第二次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抽查发现不合格网站112个,其中,云南省“勐腊县保护所”网站超过6年未更新;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人民政府”网站存在大量空白栏目;陕西省“西乡县国土资源局”网站部分咨询留言超过半年未回应;山西省“寿阳县环境保护局”网站大量栏目无法访问。
(据人民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成了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向外展示自己的工具,但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更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平台。政府部门与时俱进,开通官方网站,一方面能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并提供在线交流,让普通老百姓不用去各个政府单位就能在线获得相关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方便公开政务信息,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可以说,政府官方网站,既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的窗口。
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开通网站却只是为了赶时髦,或者纯粹为了应付“任务”,并不好好打理,政府官网或长期“休眠”,或频频“失语”,或惯于自说自话,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不利于官方消息及时发布。这些不合格官网跟现实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没有多大区别,不但不能为政府部门形象加分,相反会减分,损耗政府公信力。同时,这些官网从前期开发,到运营维护,大都支出不菲。然而如今却只建不管,任由其荒废破败,更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及网络资源,是另一种懒政怠政和失职渎职行为。
如何发挥政府官网应有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服务?唯有建立严厉的问责机制。渎职要问责,失职必追责。政府官网的摸底普查只是迈出了改进作风的第一步。下一步,就应对不合格官网的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机制,倒逼政府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官方网站的更新维护,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建设好官方网站,把官方网站真正打造成树立政府部门形象的窗口,服务群众的平台。
政府网站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在对政府部门网站的考核、评价上,要注重引进群众评价机制,要让使用政府部门官方网站的群众打分、评价,让群众满意度起到实质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政府网站“时效性”和“互动性”,让更多政府网站成为服务群众的平台,成为展示政府良好作风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