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如歌
旧时光里的手帕
世相漫话
“树箱挤走烧烤摊”
审计报告应该指名道姓
敬畏常识 遵守规则
夏日趣事
对不合格官网应启动问责机制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计报告应该指名道姓
□叶 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有1个市提前征收2家企业下一年度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1254.73万元”“有11个部门单位527次接待活动没有公函、邀请函,涉及金额130.4万元”“有1个市多个项目由于供需不匹配等原因,4138套公共租赁住房空置超过一年”……

  这份对问题单位“不点名”的审计工作报告26日被提交给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以“某”代替有问题的地方和部门,让代表们怎么审议?又如何监督?

  多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屡屡掀起审计风暴,着实让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员“面子挂不住,里子很难受”。每逢审计报告出炉,公众都翘首以盼,希望“公开的点名”能给一些地方和部门施加“压力”,从而在未来工作中加以改进。

  按说,更清晰、更公开原本应该成为审计报告的常态。然而奇怪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审计报告虽然也指出发现的问题,可是公众却看不到究竟是谁有问题。

  这样一来,有问题的部门得以缩在“部分、一些、几个、少数”的壳里,躲过每年一度的审计“煎熬”。审计部门面临的来自兄弟部门的压力自然也减轻不少。但是,公众和媒体却只能对着这份“满是代词”的审计报告干着急。

  审计,作为政府自身进行自我约束的一种手段,原本就需要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来形成监督合力。如果审计报告不敢直接指名道姓,只搞“内部小范围通报”,那就可能会助长和纵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歪风邪气。今天遮的是小错小误,明天可能就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大问题。

  中央三令五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份“闪烁其词”的审计报告无异于给笼子开后门。审计报告必须敢于点名,公开越彻底,监督越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