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为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我们按照精准扶贫政策,根据贫困群众的个人情况,分类施策,制订脱贫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摆脱贫困。”昨日上午,记者在马村区安阳城街道采访时,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侯宝成如是说。
为了一探该街道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记者跟随侯宝成到该街道部分贫困村进行了走访。来到东马村时,该村第一书记侯平州正在办公室统计核实因学致贫的贫困户信息。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贫困户家里孩子上学的情况。
“对于这些因孩子上学致贫的贫困户,我们要摸清楚每个家庭孩子上学的具体情况,是上的大学还是技校或是高中,针对不同种类的学校,分别帮助他们申请两免一补和助学贷款。”侯平州是我市贫困村调整后,6月25日来到该村当第一书记的。到村里后,他迅速投入工作,把确定的贫困户核实一遍后,根据致贫原因把贫困户分为因学、因病、因残和缺技术四大类。
根据分类,侯平州分别帮助贫困户制订不同的脱贫计划。因学、因病、因残这三种情况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对于家中有病人的贫困户,他联系了马村区卫生计生委,从新农合起付线、医药优惠等给予倾斜;对于因残致贫的,采取政策兜底予以解决。
“家庭有劳动力,因为缺技术导致贫困的,看似容易,其实是最复杂的。”侯平州说,“现在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不少企业裁员,这些只有力气、缺乏技术的人赋闲在家,帮助他们找出路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经过反复与贫困户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后,侯平州联系了马村区人社部门,准备邀请专家来村里上课,教授他们养殖等技术。
在此基础上,侯平州还通过发展雪桃、彩色小麦等项目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在去年争取了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雪桃项目后,今年他又申请了11万的扶贫资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输血从而实现造血是扶贫的关键。安阳城街道土门掌村驻村帮扶队员孔正向自己的工作单位市委农办汇报后,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周边县市发展较好的村镇进行考察,学习借鉴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文化大院建设等先进典型,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开阔思路。
贫困户刘公民14岁的孙女辍学在家,看到文化知识可以改变贫困状态时,刘公民让孔正帮助孙女找学校上。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孔正帮助她找到了职业技校,并帮她申请了助学补贴。
侯宝成告诉记者,该街道共有24个村,其中12个贫困村,脱贫任务艰巨。面对扶贫攻坚的严峻形势,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精准扶贫上,通过建立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包组、村两委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承诺书、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的办事处、村齐抓共管机制。现在,街道与市级、区级的扶贫单位一起,采取分类施策、一户一策,量身订制脱贫计划,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