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雒迎东)今年年初以来,市国税局积极实施多项便民服务措施,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引入互联网思维,搭建货运业务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货运行业物流管理的可视化、可控化、网络化,为税企双赢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该平台运行以来,现已注册企业会员320户、注册车辆1.5万余辆,其中2596辆车通过平台成功实现交易9507万元。
破解政策难题。为了解决货运行业运营模式中挂靠经营、无车承运、开票混乱、进项难抵等政策性难题,该局专门成立了货运政策专家小组,实时研读相关政策措施,实地调查,深入辨析,释疑解惑,指导基层,在出台限额开具、备案登记、预警服务等12条规范性措施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技术,搭建货运业务网络服务平台,为我市货运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
有序稳步推进。该局统一部署,合理选点,先行先试,在试点基础上,要求各县(市)区国税局依据辖区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自身工作任务,细化措施,确保货运平台稳步推进。各基层单位多次召开运输企业座谈会、货源企业货运进项抵扣政策辅导会,印发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部门协作。各级国税机关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财政、交通、商务以及市物流办等有关职能部门支持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将第三方车辆数据信息及时补录到货运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采取源泉控管方式,有效取得当地非营运车辆登记信息,为其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证纳入平台管理,变流动税源为固定税源。
优化纳税服务。在平台推行中,各级国税机关积极开展货运行业摸底调查,采取分片包户方式,逐户走访纳税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倾听涉税诉求,解答涉税疑问,为注册企业和个体车主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赢得了广大纳税人的信任,得到了众多车主的理解和支持。
实现税企双赢。货运平台的成功运行,不仅实现了在线签订运输合同、在线签订租赁(挂靠)协议、在线资金往来结算和有关涉税事项办理一体化操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车主收入难确认、发票难开具、税款难抵扣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纳税人少跑趟”的初衷和目标,既提高了行业经营效率,减轻了纳税成本负担,又规范了货运行业管理,降低了税企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