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焦作民政月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市民政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我市2016年慈善救助贫困大学生方案出台
召开一线销售人员座谈会
我市社会化拥军为部队建设创造条件
修武县开展主题公益活动
拥军母亲的大爱情怀
温县民政局做好英雄善后工作为双拥添彩
打造新型军供保障体系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拥军母亲的大爱情怀
——记博爱县屠王大骨头饭店负责人杨应芬(上)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7月27日,赤日炎炎,一出门走进太阳地,浑身立马汗流浃背。尽管高温天气炎热难耐,但杨应芬还是照例出了门,她急匆匆向博爱县消防中队赶去,完成自己的一项使命——八一前,看望一下子弟兵。

  杨应芬是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人,现在经营着一家饭店。八一前夕,她买来西瓜、肉等物品,还带上部分现金,去博爱县武装部、消防中队看望官兵。“部队干部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特别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键时刻他们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我做生意赚了点钱,看看他们是应该的。”杨应芬说。

  杨应芬有着浓浓的拥军情结。她自幼家境贫寒,4岁那年,母亲患病,便由爷爷奶奶一直照顾成长。1997年,杨应芬为了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开了一家小饭店,中途因家庭矛盾,饭店被迫关门,外债累累。几近崩溃的她,在爷爷和朋友的帮助下于2002年将饭店重新开业。可不久,爷爷因病去世。老人的去世、创业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可这些苦难并没有把她击垮,而是更加磨砺了她顽强生活的意志,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饭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她在四处奔波追求生活的道路上,亲眼看到了子弟兵抢险救灾、帮助群众拉水抗旱、舍己救人的场面,多次目睹了子弟兵冒严寒、顶酷暑艰苦训练的场景。“将来自己如果创业成功了,一定要帮助子弟兵做点事!”杨应芬暗暗立下誓言。

  2010年秋天,村里有一个男孩的父亲突然瘫痪,使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特别是当这个男孩上到高三时又出了一次车祸,造成脑挫伤。于是,杨应芬每天一有空就到医院照顾这个男孩,并捐出1万元医疗费,还拿出2000元安家费送到男孩父亲的手上,男孩感动地叫杨应芬“妈妈”。后来,这个男孩痊愈后在杨应芬的资助下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在一次高校征兵时,这个男孩穿上了军装。

  “孩子,你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不要念及家里,家里有我照顾,你安心服役就行了,一定要对得起你病中的父亲!”杨应芬这样给男孩发的微信。

  “妈妈,我被评为优秀士兵了,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您的关心帮助,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男孩的回复让杨应芬十分欣慰。

  村里有一位老人,自称是抗战老兵,他在部队的手续不慎全部丢失,老人清晰地记得每次参加战斗的经过。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杨应芬便出资将老人安排到博爱县中心敬老院,一有时间就到敬老院看望他。老人叫杨应芬“闺女”,而杨应芬也把老人当成了“父亲”。

  “军人,保家卫国,连生命都不顾,我做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今后,我要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慰问子弟兵,关心更多的军烈属和现役军人,帮助更多的退伍军人实现就业!”杨应芬的话铿锵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