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星期六,下午2时,近4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马村大地。在马村区北山治理最后攻坚战现场,吊机、铲车、卡车忙碌穿梭、轰鸣阵阵,这里正在对非法采石场的设备进行最后清理。现场干部衣衫被汗水浸透,脸颊被晒得通红,连续奋战数个小时,依然一丝不苟坚持工作。据了解,23日当天,该区有4名党员干部因为不同程度中暑晕倒在清理现场或途中……
位于解放路、罗解路和待九路交叉口的“五道口”,30多天前这里到处是锈迹斑斑的报废设备,堆满了砂石、白灰,是环境整治有名的“老大难”地段,如今已经清理完毕,场光地净。家住附近北孔庄村的刘天亮老大爷满腹感慨:“以前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在‘五道口’附近住,一年到头都不敢开窗,瞅啥都是雾蒙蒙的一片,遇到刮风下雨,外出回来整个就变成‘泥人’了,如今真是好啊,再也不怕吃一嘴灰了。”这是马村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强力推进北山治理和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7月25日,全区拆除非法加工点设备91家,设备清理到位89家,清理矿产品71家,平整场地60家……这串数字背后,浸透着该区党员干部群众日夜奋战的辛勤汗水。一边是市委、市政府背水决战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重托,一边是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青山梦”“蓝天梦”,马村区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和40天共960个小时高强度工作,打了一个漂亮仗。
“亡羊补牢”式的被动治理只是下策,“未雨绸缪”般的主动出击才是王道。马村区委书记翟耀南在一个月前的动员会上吹响了全员奋战的号角:“在北山治理这场战役中,没有谁是局外人,我们要主动出击,紧扣‘环境立区’的战略目标,卸下沉重的环境‘包袱’,获得巨额的土地‘财富’,不惜余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该区迅速成立由党政一把手领军的北山治理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建立健全三级网格化管理,压实责任,制定督察问责实施方案,层层传导压力。为完成既定目标,区领导干部亲自上阵、一线指挥,连续召开4次推进会,紧盯时间节点,倒逼责任落实。翟耀南每周至少一次亲赴一线指挥,现场办公,并数次连夜明察暗访,督促治理进度;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腾先后5次带队深入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指挥联合执法行动。
健全的机制,无疑是该区打赢北山治理攻坚战的有力保障。该区将工作机制具体细化为分工协作机制、日报告机制、问题解决机制、周例会机制、线索管理机制和通报曝光机制等。严格落实机制,责任单位每天上报当日工作进展,联合执法组每天一碰头,听取当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当前难点,安排部署次日重点工作;重视问题线索,发动群众举报,与环境问题合并设立线索举报箱,覆盖全区64个行政村,保证“举报必受理、线索必查处、件件有回音”;对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街道,凡取缔1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奖励2000元经费。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工作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以及参与、纵容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等行为通报曝光。
在重拳治理私挖乱采的同时,该区利用报纸、简报、大屏幕等方式,及时发布推进工作情况信息,将联合执法行动情况编辑成专题片,分发到各街道,组织街道工作人员、村干部、非法经营加工点负责人观看学习。
北山治理工作在马村区决策者眼里,只有出重拳、下猛药,将“治”与“止”相结合才能根除腐朽、药到病除。在整个北山治理过程中,该区组织国土、公安、街道办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严厉打击顶风生产的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6月14日集中开展一次打击行动,抓捕3名涉案人员并立案侦查;6月28日和7月4日夜晚,接群众举报,对安阳城街道办事处马冯营村北山坡、庙前村盗挖矿石、黏土行为进行打击,涉案的4名非法采矿组织者、3名参与采挖活动的大车司机被公安机关行政留置,并立案调查处理;为督促业主自拆,区委政法委牵头组成的打击处置组,针对拒不自行拆除的业主,组织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分别对12余家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业主进行现场训诫,形成了打击一批、震慑一方的效果。
“我们奋战了960个小时,虽取到了明显的整治效果,但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落实长效机制,把此项工作常抓不懈,让14万马村群众翘首以盼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的美丽生态梦逐步变为现实。”面对下一步工作,翟耀南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