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瑞雪)扶贫,唯有一村一户精准施策,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近日,记者走进温县番田镇采访,感受到这里对贫困户的精准甄别,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之间的有效对接。
7月23日上午,在番田镇秦庄村村委办公室内,温县县委宣传部长侯向阳正带领部分村干部,逐一核对查实村内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办公桌上,厚厚一叠的《1+1+X精准扶贫一览表》清晰显示着每一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姓名、村别、家庭人口、致贫原因、具体情况、脱贫路径、责任单位、帮扶人员、联系电话以及脱贫时间,10项内容无一空白,每一个细节都有记录。
秦庄村村委会主任李卫国告诉记者,在对贫困户的甄别上,他们始终按照国家标准、综合考量、民主评议、群众认可四个方面来筛选,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来进行,不是贫困户的不能上,是贫困户的不能漏。不仅对贫困户进行仔细甄别,还要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收入水平进行甄别,依据采集到的信息,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
今年62岁的茹永丰是个单身汉,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有几亩地无人耕种,和患有心脏病的弟弟相依为命。其帮扶责任人席小明告诉记者,为了精准甄别茹永丰的收入和致贫原因,村组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多次走进他们家中了解情况,核准他们的收入,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和住房条件,准确制定帮扶措施。“现在,村里正在跟民政部门结合,争取给他们办理低保手续,并确定他们为慢性病对象,让他们以后看病能多报销点。”席小明说。
段村村委会主任秦鸿党说:“我们创新运用‘1+1+X’的精准扶贫模式,列出贫困户的要求清单,为每个贫困户精心设计并求解‘X’。一个贫困户加一个帮扶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为确有困难的家庭制定若干条帮扶措施,确保他们都能尽快脱贫致富。”
段村村民秦士武和石秋是一对夫妻,两人都身有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个年仅3岁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住房为危房,这些都是这对夫妻目前面临的难题。其帮扶责任人郑永武多次到他们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郑(永武)科长每周都会到我们家里来了解情况,询问我们的困难,还要帮助我们改造危房,申请残疾人救助。”说起组织上对他们的帮助,石秋十分感激。
番田镇党委书记马庆华告诉记者,该镇有三陵村、段村、秦庄村、南孟村、白沟作村、三张伦村、大金香村7个贫困村,全部为省级贫困村,此次通过精准识别,确定了665户贫困户。针对这些贫困户,他们户户建档立卡,并一户一户确定脱贫路径,一家一家制定脱贫措施,一位一位明确脱贫时限和责任单位,确保扶贫脱贫成效精准。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