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离开闷热的都市,走进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那里空气清爽、游人如织。村民刘其龙开办的农家乐最近生意不错。“时下正值暑假,许多城里人带孩子来村里避暑,农家乐的生意和这个夏天一样火热。”7月25日,看着纷至沓来的避暑客,刘其龙不胜感慨,他做梦也没想到,以前偏僻冷清的小山村,现在竟如此热闹。
九渡村位于沁阳市常平乡东部,地处太行山腹地,由1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623人。以前,由于村级建设规划落后、产业单一,村民人均年收入一直徘徊在数百元,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俺村分布在三沟一岭上,吃水、上学、就医都很难,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当了22年九渡村党支部书记的石青云说。
“要想富,就得先修路。”石青云说。为实现村民几代人的理想,石青云带领干部群众用了3年时间修筑、拓宽山路17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近年来,该村还向上级积极争取扶贫资金20万元,打一眼400米深的水井,修建了二级提灌站,敷设输水管道4000米,结束了群众长年吃雨水的历史;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九渡医疗急救中心,解决了村民的就医难题。此外,随着乡村游人气的上升,游客热衷于吃农家饭,品野生蜂蜜等当地土特产,如今的九渡村已成为许多游客体验乡村风情的好去处。
“下一步,俺要把村里的石屋修缮保护起来,供游客参观。”石青云说,自从市发改委下派“第一书记”王晶驻村后,她就和王晶开始忙着申报传统村落保护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争取上级资金,努力让村民既能安居又能挣钱。
石巷、石房、石桌、石凳、石磨……来到九渡村,只要能看到的、摸到的,全部都是石头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让人恍若隔世。“这些历史建筑应该成为村民的‘金饭碗’,我要帮大家把它捧好!”看到这些“宝贝”,王晶一进村就下定决心要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入手,让村民吃上文化产业的饭。
如何让传统村落散发持久魅力?如何让村民从保护传统村落中受益?今年2月份,王晶邀请河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院长陈兴义,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乡土化设计、历史文化价值挖掘等提供免费规划指导,并制订了个性化的保护与修缮方案,因地制宜做好保护开发工作。
“只要能给百姓办好事,俺就听她的!”石青云说,自从2015年9月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她先进村入户了解民情、组织义诊、整修村委会办公楼,后又帮村里争取村道修建资金60万元,现在又请专家保护传统村落,对于这一切,乡亲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大家对九渡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