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售价24万元起,可以自住26年,也可以转租、转售或继承,甚至被指有“升值空间”,未完工的养老院是否可以“预售”床位?这种经营模式会不会沦为变相“炒床”?近日,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还在调查中。有网友认为,如果将24万元分摊到26年中,1年还不到1万元,相比广州现有民办养老院费用标准,已经相当便宜了,但这种“预售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z531312762:轻信收益来“炒床”,风险自担没商量;莫被美言遮住眼,谨慎投资享晚年。
@晓平王:民间资本投入“夕阳产业”,对“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来说,需要公众的掌声和政策鼓励,但放开市场不代表放开监管,这个养老机构的“预售制”有哄抬床位价格的嫌疑,这种经营模式也给投资者很大的操作空间。所以,我们需要警惕部分人以买卖床位之名变相“炒床”,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莫让养老床位变成投资工具。
@蒋珊如此多骄: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在政府还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养老服务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应该为民办养老机构点赞。但是,“预售制”经营模式明显存在“炒床”倾向,需要有关部门警惕,只有创新监管方式,才能使民办养老机构在合理、合法的轨道内健康发展,使老人老有所依。
@静坐听风的旋律:大力发展养老院是时代趋势,但床位“预售制”确实存在潜在问题和风险,大家需要谨慎购买床位。
@菏泽新志:“预售制”提前消费顾客的钱,可谁能保证后续服务的质量呢?
@水晶小草:“炒床”存在巨大风险,因为养老院的床位不同于房子,房子升值也好、贬值也罢,至少投资者还有一套房,如果养老院倒闭的话,那张购床凭证就是废纸一张。养老院的床位是用来给普通百姓养老的,如果被人“炒”成“天价床”,老人们岂不是要“望床兴叹”了?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创办这家养老院就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落雪怎无痕:市场经济多怪胎,借机敛财实不该;养老床位轮番炒,如此乱象要“强拆”!
@幂不可言的爱恋lu:“天价养老床”是稀缺的社会养老资源的一个缩影。从“炒房”“炒姜”“炒绿豆”,再到如今的“炒床”,富了不良商家和投机者,剩下的只有普通百姓的无奈和心酸。市场调控之手能否托起社会养老的明天?
@苏懿谅谅谅:花24万元提前为自己或家人买个养老床位,或多或少透露出人到暮年的悲凉与心酸!
【下期话题】
“快件三次投递可收费”
《南京市邮政条例》日前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引人关注的是,该条例明确规定,因收件人原因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没有成功收件,但收件人仍要求投递的,快递企业可以收取额外费用,但应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费标准。对此,有人认为,快递企业投递快件是一种市场行为,多次投递快件,耗费了快递员的时间和体力,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收件人理应为此承担相应成本;也有人认为,此举不符合人们以往的消费理念,接受不了。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