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夜村镇村民金世元的两个女儿今年同时考上大学,二女儿考上的还是北京大学,可因为学费问题,他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金世元和妻子身体都不好,两人没有固定收入。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些家庭欢喜并忧虑着。欢喜的是,孩子通过努力考上大学,拥有“跳出农门”、向上“游动”的机会;忧虑的是,家庭收入微薄,支付不起子女上大学的费用。金世元一家的尴尬处境,就是许多贫困家庭的一个缩影:两个女儿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每年再怎么节省至少也需要3万元,4年下来就得十几万元,这是贫困农村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在公众参与越来越普遍的当下,媒体、爱心企业、爱心市民的众人拾柴,有助于点燃寒门学子希望的火把。此外,许多高校都为贫困大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学费、住宿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解决,生活费可以依靠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解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除了“外援”的助力,贫困大学生也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笔者也曾是一名寒门学子,在最辛苦的时候,我上午给一个初中生讲授两个小时的数学课,下午给一个高中生讲授三个小时的文科综合课,再加上路途奔波几个小时,每天身心俱疲,却能挣100多元钱。勤工俭学的磨炼,不仅让我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让我的内心世界更加强大。苦过、累过、哭过,在困难面前多一些付出与坚持,寒门学子才会实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生突破。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在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孙少安这样对弟弟孙少平说。上大学是寒门子弟“向上爬”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他们上大学既需要外部的援助,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从而实现“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