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五带,城野交融,宜居、宜业。它既是中原城市群内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又是西北区域的重要增长极。它在规划理念上透着郑东新区的影子,也在工程进度上快速布局水系。
当人们的目光还在郑州聚焦地王时,位于郑州都市区西北郊方向的焦作市示范区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日渐寸土寸金的郑州之外,那些地理位置和郑州毗邻的区域,能够和郑州发生产业衔接的城市新区,也开始摆脱价值洼地的帽子,彰显其本就具备的区域价值潜力。
样本一:13年前的“田野地”
已成“国际郑”的代言人
夜晚徜徉在波光粼粼的如意湖畔,白天穿梭于车水马龙的郑东新区,谁能想到,早在13年前,有“国际郑”形象代言人之称的CBD原来只是一片芦苇遍布的“田野地”。郑东新区过去饱受质疑,被网络传言中国最大鬼城,如今发展成为建成区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人、全口径税收突破160亿元的成熟城区。
而在2003年郑东新区建设之前,该区域的总人口也不过5万人,2005年年底入住人口也只有8万人。3年过后,到2008年年底,这里的入住人口骤增,达到了21万人。到了2013年,人口就突破百万大关,目前仍在持续增长中。
这个由政府主导规划出来的新区蝶变,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郑东新区的房价是郑州各个区域中最高的。记者从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得到的数据显示,就2016年最近四个月的情况看,3~6月份,郑东新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达到了15017元/平方米,曾经在个别月份,受龙湖高端项目入市的影响,该区域房价超过了26000元/平方米。这与13年前2000元/平方米的房价水平比,翻了7倍多,如果与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动辄25000元/平方米到3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水平比,则最多翻了15倍。
曾经的“郑州郊区”如今地王频现,几乎每次招拍挂都是地王的节奏。之前是正商、永威、正弘等本地地王,现在是恒大、荣盛等外来名企也开始“染指”地王。
郑东新区的逆袭,在鬼城、空城日渐增多的当下,颇具典型意义。2015年,郑东新区全口径税收完成164.8亿元,同比增长21.3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85亿元,同比增长14.13%,在全市16个县(市)区中收入规模稳居第1位。
郑东新区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150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一个新郑州,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十多年弹指一挥,河南郑东新区走出草图,变成现实。如今的郑东新区,绿树成荫,景观绿化已经非常成熟;原来招生难,现在抢着去;原来商超门可罗雀,现在人潮涌动;高大上的上合会也选在郑东新区举办,部分热门的会展场馆需要提前一年预订;夜晚从郑东金水立交旁的中央花园高处往远处看,中州大道车流如织,东区万家灯火……
不少来郑州经商之人感叹,经常坐高铁去郑州东站,每次都经过郑东新区,多年前第一次到东区,许久感觉不见人烟,现在好多了,变化真不小。
样本二:6年前打下的“桩基”
现在楼面价比房价还高
如果说13年太长,那么,郑州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这个新开发的区域才经历短短的6年光阴。
它是郑州发展大都市区规划中经开新区组团的核心区域。和郑东新区相似,起初,这里的房价基本上一直都是全市最低,在业界看来,是名副其实的价格洼地。记者从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在其他各区房价维持在6000元/平方米的时候,经开区一直在4000元/平方米的水平徘徊。
但是,今年3~6月,经开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已达到9471元/平方米,赫然入列焦点区域阵营,而这四个月,郑州市区销售均价才9171元/平方米。
尤其是最近两年,这里的土地价值随之攀升,和郑东新区相似,该区域地王频现。2015年12月21日,经开土地三连拍,三次刷新经开区地王。2016年7月底,又是滨河国际新城地块,三块地连续3天挂牌竞拍,每次都刷新区域地王纪录。
最引人注目的是,该区域此次土地出让的一个亮点在于,连续三次拍出的楼面价都超过了地块周边项目的现行销售均价,最高的一个楼面价高达10544元/平方米。
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起眼的“郊区”,如今却成了炙手可热的“宝地”。
特点:城市新区就像一张白纸
越描越精彩
铺上一张纸,画下一个圆。规划中的新城区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放在一个大的城市发展框架下进行设计的,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
郑东新区的规划,就是在整个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河南省提出了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核心城市就是省会郑州。如何进一步发挥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曾公开表示,抓手在郑东新区,着力点也在郑东新区。
当时,郑东新区是朝着“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发展的。尽管要求比较高,也曾经存在不少争议,但是也抵不过郑州城市大发展的历史车轮。目前,该区域又大力勾勒和实践金融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
格局决定布局,定位关乎地位。所谓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并非只有郑东新区,而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座地级市为核心层所构成的具有高度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城市群,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中国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河南曾提出,郑州都市区要成为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依托高铁和城际铁路网,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涵盖洛阳、开封、焦作等省辖市及其他中心城市的“半小时”核心圈,同时依托综合运输通道,带动人口和产业集聚,壮大提升节点城市,形成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城市是各种资源要素最集中的地区,培育发展新动力、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拓展战略新空间,是城市新区都在探索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城市新区发展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新区的发展潜力也在逐渐释放。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它像白纸一样,越描越精彩。
展望:别样的“郑州郊区”
崛起的“示范区”
郑州都市区大发展的过程,也大大刺激了周边城市的发展。以毗邻郑州西北角的焦作为例,据记者不完全了解,最近连续3年,焦作市区商品房成交量呈现出增势,2013年的成交套数还是9973套,到了2015年就增至12466套;房价水平也由2013年的4031元/平方米,涨至2015年的5132元/平方米。
在此房地产市场形势下,正在崛起的焦作市示范区,也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就好比13年前的郑东新区,年轻而又有活力。
历史的时针拨回至14年前,焦作市政府特邀国际著名规划大师——日本的黑川·纪章先生,组织编制了焦作市山水园林城市概念规划。规划提出了焦作以共生城市、网络城市、环形城市为基本构想的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这为焦作城市及新区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当年,郑东新区也是在这位国际大师的指挥棒下规划设计的。
于是,在2004年,焦作编制总体规划时,采用了“中心集聚、轴线组织”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记者对比发现,焦作市示范区的开发规划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衍生出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并着力推动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集中打造“两河”“两路”(大沙河、新河,迎宾路、民主路)城市亮点。
在这片180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内,焦作市示范区成了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宜居、宜业。对于定位中原城市群内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豫西北区域重要增长极的焦作市示范区来说,它距离郑州市区仅30分钟车程,空间上的毗邻有利于接受郑州的产业辐射,使之成为郑州都市圈核心地区延伸部分,实现与郑州的良性互动、产业互补、功能对接。
在规划中,焦作市示范区构建的是“三水五带、城野交融”的生态格局。“三水”即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公园画龙点睛。“五带”则是指五条生态通廊——西南角的生态通廊结合防护绿带及自然耕地形成西部工业集聚区与文化旅游度假区之间的天然绿色屏障;文化旅游区之间的生态通廊为农业生态观光园;南部的生态通廊指新月铁路双线及郑焦晋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带,是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中央水公园东侧的生态通廊,结合蒋沟布局绿化,成为新区主要的生态公共休闲区;东南部的生态通廊为新区工业集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据了解,焦作城市水系是城市十大建设工程之一,投资22.8亿元,来实现千亩灵泉湖、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等生态图景。接下来,可以期待的是,完善的路网、齐全的配套、土地价值的提升、区域热度的提高……
相近的规划理念,相近的发展路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正如多年前的郑东新区,焦作市示范区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少年一样,奋力奔跑。不过,也许是赶上了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时代,和郑东新区不同的是,焦作市示范区规划开发伊始,就有省内知名房企如建业、东方今典等抢滩入驻。据行业人士透露,部分国内一线名企也都嗅到了河南中心城市热门区域的发展潜力,前期已经开始对焦作市示范区进行密集调研。
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加上难得的机遇,就能创造历史。这与地王无关。⑨
李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