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测血糖、量血压、找专家……八一建军节前夕,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大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大型爱心义诊公益活动首次在医院门口举行。
走群众路线、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2014年4月11日启动大型爱心义诊活动以来,这已是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开展的第二百六十八次义诊活动。两年多来,军民情深的感人场景,不时在怀川大地频频上演。
真心为民
“办医院,不能只盯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而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病不再难。”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院长程正祥说,“举办更多的送医下基层大型爱心义诊活动,让军医们将党的关爱之情带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为人民服务,是真情还是假意,老百姓掂量得出,天平就在他们心里。”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政委夏广辉说,“我们倾全院之力,把义诊活动做得更好,让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永续军民鱼水之情!”
在院领导亲民思想的主导下,该院大力弘扬“姓军为民、服务百姓”的优良传统。两年多来,该院坚持不懈,几乎每周都要开展两次大型义诊活动,让军医们将党的关爱之情带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像这样的义诊活动,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就是一种福利!”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大门口义诊现场,到体检大巴车上接受彩超检查的刘女士感慨地说。在刘女士看来,义诊现场紧靠着医院,如果在医院内去作这些检查,需要花去数百元钱。
“以前,正是很多基层老百姓心疼钱,对病情不了解,患上小病又不去看,以至于延误了病情,甚至失去救治的机会。”该院门诊部主任姚惠辉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我们医院义诊活动面向基层老百姓,免费提供多项检查。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及时发现病情,进而做到早治疗,不再让老百姓把小病积成大病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开展的快速测血糖项目,在义诊活动中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由于所用的耗材属于一次性产品,义诊活动中不时会出现“断货”。为了满足群众的检查需求,每一次遇见这种情况,该院都会及时调来所需的耗材,确保项目继续进行。
不仅如此,该院专家义诊团队每次在山区开展义诊活动时,还携带大量的药品,并不计代价地向山区群众发放药物,让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爱心义诊,最忌讳“过船效应”。船一来,水面热闹一阵子;船一过,水面还是老样子。如何让百姓认可的民心活动实现可持续、常态化发展,才是关键。
为此,该院先后与博爱县西关村、孟州市桑坡村签署帮扶共建协议。按照共建协议,该院每半年到两村为群众进行一次义诊,免费检查身体,同时给予医疗优惠。针对老革命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及贫困群众,该院还专门出台了优惠举措。
此外,该院还与博爱县中医院以及许多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长期协作帮扶关系,让老百姓就近就医,让有限的医疗资源不浪费,共同为百姓谋福祉。
该院爱心义诊,换来的是百姓的认可和感恩。在该院门诊大楼门口,两块大幅牌匾上的文字分外醒目:“心系回族同胞,军民鱼水情深”“军民团结共建,开创美好未来”。这是博爱县西关村回族同胞送来的。
风雨无阻
时下,正值盛夏,酷暑难耐。在当日义诊现场,该院专家义诊团队坐在搭起的简易帐篷下,虽避开了炙热阳光的照射,但酷暑之下的他们,仍被汗水浸湿了衣衫。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诊治病情。
“这么热的天,咱们老百姓都很少出门。你看看,这些原本坐在门诊看病的医生,在大街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在义诊现场,前来应诊的李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更令现场群众感动的是,一身戎装、顶着草帽的姚惠辉,拿着纸巾在人群中不停地发放,让应诊的群众能够擦拭汗水。对于一些口渴的群众,她还拿来矿泉水让他们饮用。
“我记得我们第二次开展义诊活动时,因为老人多,为了维持现场秩序,我当时说话嗓子都哑了。一位老人自掏腰包买了两瓶矿泉水送给我,让我多喝水润一润嗓子。真没想到,我们义诊活动竟然受到老百姓这样的拥戴。”姚惠辉说,“后来我们义诊时,为了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就带足义诊时所用的饮用水等生活用品。如果遇到老百姓口渴或者饥饿时,我们也会拿矿泉水或者食品,让他们享用。”
夏天的天,说变就变。义诊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即便如此,该院爱心义诊活动仍没有中断。“我们第一次义诊时,天也下着雨。当时,我们好多专家都淋湿了衣服。现在,我们有了大帐篷,大雨淋不着我们了!”姚惠辉说。
在体检车上,正在为群众作检查的门诊部护士长苗雪告诉记者,有一次,该院组织医疗队到老山阳商城义诊。为了守住协调好的义诊位置不被出摊的小商贩挤占,她与护士何佳佳天不亮就赶到了义诊现场。当时,正值深冬,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她们被冻得瑟瑟发抖,脚被冻麻了、手被冻红了,但是她们依然坚守“阵地”。
正是这样,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该院专家义诊团队一直坚持着。不管是偏远贫困地区、深山革命老区,还是回族同胞聚居的村落,都留下了“九一流动医院”服务百姓的印记,留下了百姓对部队医院的美好记忆,更演绎了新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大爱场面。
一路爱心
每一次义诊,天不亮,该院专家义诊团队都要赶到医院,乘坐“九一流动医院”大巴,争分夺秒地赶到义诊现场,为的是让每一位群众都能享受到义诊带来的便利与关爱。
“这一次义诊,因为在医院门口,不用花费时间坐车。但是,大家都是在7时之前赶到现场。”姚惠辉说,“因为,有一些检查是在空腹下进行的。所以,我们的工作时间要比正常上班时间提前两三个小时。”
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群众的需求装在心中。两年多来,该院专家义诊团队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进山区、下军营、到农村,怀着服务为民的强烈使命,踏上了一次又一次义诊的道路。
“作为一名军人,搞好军民关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医生,能把医疗带到最基层的老百姓那里,是应尽的义务。”该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许莉如是说。几乎每一次义诊活动,她都要参加。
去年4月份,该院到中站区龙翔街道张庄村义诊前夕,神经外科主任毋江、普外二区主任黄学胜为抢救一名多发伤患者,整夜未眠。当他们得知要到革命老区进行义诊时,仍积极地参加到这支义诊大军中。
来自该院呼吸消化科的医学硕士高会军,也是义诊活动的熟面孔。他说,只有深入到群众中,才能感受到老百姓看病的不易。为他们进行义诊,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在义诊中,该院护士们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做心电图、量血压、测血糖……特别是量血压,是义诊中接待量最多的检查项目,该院护士一次义诊下来,要测量二三百名患者,即使耳朵听疼了,她们还要坚持下来。
在义诊中,对于老革命军人、军烈属、伤残军人以及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年长患者,该院专家义诊团队携带心电图、彩超等设备,进家入户为他们进行义诊。不仅如此,在义诊路上,遇到家庭贫困的居民,他们常常伸手援助。在中站区龙翔街道许河村义诊时,半身不遂的靳大爷和她的智障老伴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尿骚味,他们穿的衣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洗过,油渍加灰尘附着的布料摸着都变硬了。经打听得知,他们的三个儿子中,老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其他两个儿子,一个智障、一个瘫痪在床。在为这对老人诊治病情后,姚惠辉安排车辆,将这对老人送到家里。看到他们家徒四壁、儿女多病后,姚惠辉事后自掏腰包,花费数千元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购置了生活用品。后来,该院专家义诊团队其他成员得知后,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这个贫寒的家庭进行帮扶。其实,在义诊活动中,像这样的感人事情,还有很多……
“爱心义诊无终点,为了百姓的健康,我们一直在路上!”姚惠辉无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