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今年8月7日立秋。专家表示,今年立秋正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和“末伏”,公众在“咬秋”“啃秋”时要注意提防“秋老虎”发威。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35度,为立秋。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将来临。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到来。天文专家指出,因为“双中伏”的缘故,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从时间段上来看,今年的立秋刚好在“中伏”和“末伏”内。
气象专家表示,我国北方由于冷空气活跃,立秋后可能温差增大,天气变得比较凉爽。但南方不同,立秋后依然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经历处暑、白露等节气后的1个月内,往往“秋老虎”横行,直到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天气才会凉快下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