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灯光艺术嘉年华让焦作影视城更出彩
古径深处的“沧海遗珠”
市文化部门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
图片新闻
苏寨陈家牛肉面 入选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中国传统古村落·修武县东岭后村
古径深处的“沧海遗珠”

作者: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一个村子若有几棵老树,几栋保存完好的明清老宅,再有一两处古迹,那已经能称得上是历史的眷顾了。在修武县云台山镇东岭后村,不但有树龄上百年的梨树、杏树,有千年古官道太行八陉的第三陉——白陉从村中穿过,还有保存完整的老宅、古寺院、古石碑……这里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向人们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任何古村落都离不开一个“老”字,东岭后村的“老”更有沧桑感,老石屋、老巷子、老树木镶嵌在流年中,说不清谁是主角。

  如不按照地图的地标去寻找,是很难找到进入东岭后村的入口的。

  记者一行从当阳峪通往七贤镇县道中段的一条小路驱车而上,穿过废弃的采石场,沿着曲折的盘山小路前行。

  东岭后村是一个风水极佳的古村落。该村北面为聚龙山、南面为老方山、西面为凤凰山,三面环山,村落民居就建在聚龙山的缓坡之上。“东岭后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云台山镇副镇长都丽平告诉记者。在东岭后村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尽管河水已干涸,但河道两旁依然绿树成荫。“别小看这条河,几百年来,许多山西的商人都是沿着这条河旁的小道到河南来做生意的。”65岁的村民朱小白说。

  老人指的这条沿河小道正是著名的豫晋交通要道——白陉。古代从山西境内穿越太行山的主要通道有八个,即著名的太行八陉。位于太行山东南陵川县境内的一陉叫白陉,又名“孟门”,是豫晋两省重要的交通要道。到了清朝后,晋东南和豫北的商业日益兴旺,白陉成为两省商界共同维护的利益所在,出现了“居人往来,商贩辐辏”的繁忙情景。

  白陉从村中穿过,来来往往的马帮令东岭后村出现过空前的繁荣。村子中有一处用青石堆砌的四合院,尽管年代久远,但现在仍有人居住。据介绍,清朝时,许多晋商人困马乏时就在村中留宿,而这座老宅院就是当时村里人开设的旅店。“当时村子里不仅设有旅店,还设有古茶棚、骡马店。”东岭后村党支部书记侯桃军说。该村保存有大量的古民居,石头房、石雕、石板路、石台阶、喂马槽、石磨、石碑等随处可见。

  记者走进一处院落,一位老婆婆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记者进院,她主动打起招呼来。这位老人名叫张玉英,今年85岁,耳聪目明,身体健朗。“俺15岁从山下的红河村出来讨饭,然后就嫁到了这个村里,当年这个村子有二三百口人。村子特别热闹,连对面的山上都有人居住……”说起村子的故事,老婆婆侃侃而谈。

  村内还有观音堂、永禁赌博碑、通济庵等文化遗迹,最有名的当属观音堂。观音堂坐落在东岭后村的东头,是一座清代所建的四合院式的寺院。寺院的外墙由大石块堆砌而成,颇为气派。走入寺院,南部戏台上的二龙戏珠木雕及砖雕狮子滚绣球都非常精致,正房的门额上书“圣恩浩荡”四个鎏金大字已辨识不清,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在创修观音堂的残碑上,记者注意到,观音堂修建时,不仅村民捐了银两,而且山西商号如公兴号、美盛号也捐了许多银两。

  “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当年观音堂在每年阴历二月十九都会举行大型庙会,不仅吸引周边村子的村民参加,还吸引了山西境内一些村子的村民到这里来。”朱小白说。

  因年久失修,观音堂正屋的房顶已坍塌大半,东厢房顶部也坍塌了一部分。在观音堂旁边,还矗立了一座古石碑。碑文“永禁赌博违者议罚 东岭后村合社仝立”。相传,当时该村赌博之风盛行,有的家庭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村民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倡导耕读传家的修身齐家传统,于咸丰九年(1859年)十一月初二刻造此碑,以戒后人。此后,民风大变,村民勤于农事,安居乐业。

  随着古官道的衰落,东岭后村昔日的繁荣景象也不复存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岭后村的时间似乎凝固下来,这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了在今天看起来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古村落遗迹。2013年,东岭后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东岭后村古建筑群被省文物局评为省文保单位。

  尽管东岭后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但由于交通不够便利,游人非常少,许多村民至今仍然依靠上山采药、养蜂及传统农耕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侯桃军说,2015年,该村争取到了中国传统村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一大部分用于村内道路铺设、水井、入村标识设置、路灯亮化、动力线路、供水管道、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部分用于绿化工程、排污管道、环卫设施等环境改善工程。目前,该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交通不够便利,希望能把路修好,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早日致富。

  图① 雨后的东岭后村显得古朴而静谧。

  图② 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安静地坐在院子里……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