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央财政160亿补助支持医疗救助
黄沁河岸边看防汛
今日至后天 我市阵雨不断
河南出台七项政策 激励大学生入伍
我市企业首次上线 国家“同线同标同质”服务平台
焦作日报天天读
东方今典开盘劲销 珍稀洋房全城热抢
我市开展第三季度 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沁河岸边看防汛
——“市民观察团”参观我市黄沁河防汛准备工作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见习记者 赵 娟

  本报记者 王龙卿 陈作华

  当前,黄河、沁河已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鉴于今年入夏以来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强降水甚至一些地区降水量达到历史极值的情况,我市做好黄沁河防大汛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8月5日下午,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热心市民等10余人组成“市民观察团”,走进黄沁河部分险工险段和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开展零距离观摩,实地了解我市黄沁河防汛工作的准备情况。

  防汛工程作用大

  当日15时,“市民观察团”成员首先来到位于武陟县境内的沁河险工地段老龙湾。老龙湾地处沁河左堤,距离沁河入黄口14.7公里。由于沁河在武陟县境内蜿蜒曲折,在此处长期坐一大弯,形似老龙,故称“老龙湾”。

  “黄河素有‘地上悬河’之称,其河床在武陟县境内高出两岸地面2米至7米。在武陟县城,河床高出县城地面7米。当黄河发生洪水时,洪水会沿沁河向上倒灌,而老龙湾则是黄河大洪水顶托倒灌沁河的上端。此处一旦堤防决口,将危及华北平原、京广铁路、京珠高速以及卫河下游广大地区安全,影响范围达3.3万平方公里。”武陟县第一河务局防办主任常利芳对照着武陟县黄沁河防洪示意图向“市民观察团”成员介绍,“基于老龙湾险工的重要性,我们每年在汛期来临之前都会对防洪工程进行徒步拉网式普查,对水沟浪窝、堤身残缺、动物洞穴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同时,还要对汛前河势进行查勘,对防汛专用通信设备进行检修和测试。”

  沿着沁河堤坝徒步前行,“市民观察团”成员看到,每隔一定距离,堤上就出现一个摆放整齐的石料碓。常利芳介绍,这些石块一直堆放在这里,而且每年都会根据缺失损毁情况进行补充;一旦遭遇大的汛情,把这些石块装在防汛专用的铅丝网中,构成阻拦洪水的第一道防线。

  走过10多公里长的堤坝,17时左右,“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位于武陟县詹店镇的老田庵控导工程。

  “自古黄河就有摆动性,老田庵控导工程就是利用自然地势,以人工建筑适当导控黄河的游荡性。”常利芳指着不远处的堤坝说,“你们看,那是联坝,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由联坝延伸出来的丁坝。610米导流堤和35道丁坝,上迎桃花峪方向的来溜,下送达保河寨方向,基本控制了黄河铁路桥至花园口段的河势,保护了周边13个村庄2万多名村民和近8万余亩粮田。”

  站在堤坝上,远远望去,曾经呼啸的黄河水而今静静流淌着,堤坝两岸的滩地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庄稼。“这个控导工程不仅是保护沿岸庄稼的经济线,更是保护附近百姓的生命线。”“市民观察团”一成员不禁感叹道。

  “每年6月份到10月份是北方地区的汛期,每个堤坝都会安排专门守险人员全天24小时值班,监视水情变化。同时,我们与上游水文站保持密切联系,时刻获取他们的水文信息,根据情况加强我们的险工、堤防巡查工作。”常利芳说。

  防汛物资储备足

  18时左右,“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武陟县第一河务局国家防汛物资中心仓库。在这里,大家看到,在3个仓库内防汛和救援所用的铅丝网片、麻绳、编织袋、帐篷、救生衣、冲锋舟、抢险照明灯具等物料设备摆放整齐,确保随用随调。

  据武陟县第一河务局财务科科长马发明介绍,物资储备仓库里所有防汛物资从管理到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序。每年3月份,为了应对夏秋两季的汛情,河务局工作人员都会把仓库里的所有防汛物资清点查数上报总局,总局则会根据库房防汛物资的缺失情况及时进行补给,保证一旦发生险情,储备的防汛物资可以及时派上用场。而仓库物资的调用也是由全国统一安排,哪里有险情,就近物资储备库就会第一时间给予支援。

  “每年汛期,物资储备仓库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我们工作人员连中午吃饭都是轮流进行。”马发明说。

  细心的“市民观察团”成员秦继利一进仓库就感到里面的温度明显高于外面,他心中不免产生一个疑问:“麻绳、编织袋等储备物资这样长期存放,会不会因为里面的温度、湿度等原因而发生损坏?”但还没走出仓库,秦继利便自己找到了答案——在仓库门口悬挂着一个“防汛物资晾晒登记表”,上面清楚地记载了易损毁防汛物资的定期晾晒情况。

  在焦作市政府储备防汛物资库,一个升降式照明装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般汛情发生时都伴随有临时断电情况,这给晚上抢险和救援工作带来很大不利。所以,这个照明装置自带了一个小型发电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说,“只要一按这个按钮,照明灯就能随意调节高度,最高能伸到4米。顶端那4个2000瓦的照明灯,照明半径可达50米,而且可以自由转动方向。像这种照明装置我们这里一共储备了22台。”

  “有了这些照明装置,汛情来临时即使在晚上,防汛工作和现场救援都不会耽误事了。”“市民观察团”成员满意地说。

  仓库的参观刚结束,天又下起了大雨。“市民观察团”成员不由感叹,今年雨水确实明显多于往年。但是看到有这些防汛物资以及各有关部门未雨绸缪的防汛准备,大家感到心里踏实了许多。

  安全度汛有保障

  “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是百年大计,也是眼下必须做好、做扎实的工作。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感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江河防汛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消除了心里的种种疑虑。”“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常委董世坤说,“多年来,对老龙湾险工的防汛必要性我一直不甚理解。今天到现场一看,发现此河段水位涨得很高,一旦超标便会危及整个华北地区的安全。所以,国家投资修筑的老龙湾险工可以说是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线。”

  “今天的参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国家防汛物资储备。通过和物资管理人员的交流,我知道了仓库里的物资储备齐全,而且物资调用程序和管理人员配备都十分合理。参观过程中遇到大雨,让我切实感受到防汛无处不在。非常感谢兢兢业业坚守在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只有他们把工作做扎实了,老百姓的心才能跟着踏实。”秦继利说。

  “以前没有控导工程的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滩地会因为大水而变成河滩。老田庵控导工程很好地控制了黄河河势,保护了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着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心工程。”“市民观察团”成员杨志辉说。

  通过对黄沁河防汛工作的实地参观,“市民观察团”成员都吃了一颗定心丸。特大洪水有时50年一遇,甚至100年一遇,但是如果没有现在的“备”,将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患”。防汛无小事,政府越重视,黄沁河就越安全;防汛工作人员盯得越紧,老百姓的觉就睡得越踏实……在回程的途中,“市民观察团”成员还在热烈地议论着。

  图为“市民观察团”成员在查看武陟县黄沁河防洪示意图。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